值得关注的活动──从南少林华夏武术大赛谈起 |
昌 沧 |
2010年11月13~15日,我参加了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的第四届南少林华夏武术大赛。该赛事由省武术院主办、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HXWS)推广。整个赛事过程,我一直沉浸在喜悦和思考中。
民间特色
开幕式简单精彩,不走形式,充分体现了民间办武术活动的特色。
来自海内外的106个代表队、1200多参赛人员集合完毕。即由大会名誉主任、泉州市老领导周民宣布开幕。省武术院院长、大会组委会主任林文贤致词。
随后,泉(州)狮登场亮相。一系列的高难动作和幽默诙谐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雷动般的掌声;尤其一对幼狮乖巧调皮,有惊无险,引得大伙儿捧腹。据说闽狮分三个流派,还有厦(门)狮、金(门)狮。各有千秋。
另一令人动容的是《宋江阵》的演艺。在一阵阵大鼓和五音铜击声中,在两幅龙、虎帅旗指引下,各有30名战将,手执十八般兵器循序上阵,由操练到交战,后嘶杀得难解难分。突然窜出了一只头戴面具、一身青色的巨狮,张牙舞爪,不可一世。顿使对打双方醒悟、联合,一致对外,驱逐这庞然大物的入侵。经过奋力拼搏和鏖战,终于击毙了这头青狮。这时全场灯光放亮,一片光明。
据大会有关专家介绍,这是个民间的武艺故事,在闽地流传深远,极其富有政治色彩──“反清复明”的意识。另据清抄本《西山杂记》载,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年)为铲除闽地反清力量,下诏焚毁泉州南少林寺,迫使寺僧四处逃匿,隐居深山古刹和民间,传授南少林武功,始创有《宋江阵》。由一百单八将出阵,其中包括“田螺阵”“八卦阵”“长蛇阵”“蜈蚣阵”“蝴蝶阵”等。虽版本各异,其共同点就是“反清”入侵。这儿让我联想起了上世纪末,我参加社科院和中国武协组织的南少林遗址和天地会的专家考察组。其结论是天地会就是一个“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且与武术紧密结合,进行共同反抗”。《宋江阵》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崇武尚德、尤重民族气节的强烈愿望。
抓住优势
这次赛事,充分展示了地方优势。
我曾评说香港国际武术节之所以成功,因其占尽了天时、地利及人和。福建南少林华夏武术大赛,也具备了这些优势。
所谓的“天时”,他们选定了每年11月的上半月。这时,北国己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这儿,却是“草木葱绿,气候宜人”。至于“地利”,“人和”,更是大有文章可做。泉州既是人文荟萃的古城,又是新兴工业发展的基地。海运陆空,交通十分便利,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泉州市志》载,千百年来,这儿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功垂八闽,名动九州”的伟人。这儿是宋代伟大科学家苏颂的故乡。他精音韵,算学,尤精天文学,其造诣被国际天文界、科学史学家公认“远在欧洲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斯与比方和裴之上”,为“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这儿是明代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他义正词严驱逐入侵者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自应归还原主。”这儿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故乡。他反对“复古摹拟”;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封建的传统思想有所突破”。明代名将“俞龙戚(继光)虎”的俞大猷,也是这里的人。著有《正气堂集》16卷,其中《剑经》《兵法发微》,成为我国武术理论的经典之作。这次我有幸,跋涉数十公里参观了俞大猷的纪念馆。在“正气堂”内,周民撰的一幅楹联,概括了俞大将军的伟大一生。
上联曰:“筹略靖氛也!首战浙江,转战西北,再战东南,身经百战,斩首两万五级,功在边陲,才猷兼茂,与千古英雄争品色;”下联曰:“以身许国矣!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仕历三朝,从戎四十七年,志同管乐,忠赤独怀,为普天百姓致安平。”──此地,“英才俊杰、志士仁人”备出,确实令人向往也。既提到“地利”、“人和”,就不得不提提中国台湾了。这次他们来参赛的人员是最多的,仅台湾竞技武术协会所属的平镇高中武术代表队就达48名。他们的武技十分出色,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720.85),高出第二名(615.94)一百多分。他们个人获得的奖牌也是最多的!闽台隔海相望,近在咫尺,且血浓于水,台湾同胞不少就是郑成功部将收复台湾、戍边垦殖的后裔,与大陆有着天然的亲合力。现在泉州提供了这个展示武功交流的平台,他们能不来认祖归宗吗?
宽松包容
这次赛事,还充分显示了它的独特性。
分组细、设项多,达1586项,超过了参赛人员的总数额。按人头说,除一般地按男和女、集体与个人分外,男、女又各含A、B、C、D,ABCD中,又各分1、2、3、4。且不限年龄,长者八十有六,幼者才四岁,都可大显身手、大赛夺金。这也体现了武术的博大:兼收并蓄,老少咸宜。武术能使老者焕发青春,能让年轻人拼搏上进,能引导童稚幼儿对武术的兴趣、展翅试飞。
按拳械说,“南拳北腿”,展现了几十种,仅各式太极拳就超过十种。“东枪西棍”,也是几十种,十八般兵器中,因地制宜,还有钉耙、铁锹、三股杈、板凳、扁担、擀面杖、雨伞等。这也说明了武术源于劳动与生活。
这次大赛,还展示了武术拳械的传统与规定竞技,且各得其所;拳械挖掘、自创与发展,亦任尔遨游。因宇宙事物,万紫千红,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武术也不例外。
以武会友。东西南北中,包容性很强。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起初报了三项,比赛结果,一无所获;于是临时又补报了三项,竞争下来,又空空如也;随后他再报三项。上场后,引起裁判们的特别关注,终于获得了一枚奖牌。乐得长者手舞足蹈,都合不上嘴了。
──宽松,理解,人性,包容。让大家分享赛事的荣誉和愉悦,真是乘兴而来,高兴而归。这也折射出民间武术活动有着广阔天地,展示其必要性、多样性与群众性。也充分体现了数千年来武术延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首先肯定
通过这几次活动,也显示出了一些值得肯定与研究的地方。
一、民间办武术活动,要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现在看来,比较成熟的模式就是实行“三结合”:政府加强管理(或主办)、民间主办(或承办)、企业赞助(或后援)。但建议应各自总结经验,及时加以肯定和弘扬。如政府对主办、或承办及赞助单位或个人,可及时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以便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办或承办及企业单位和个人,除友情甚至亲情外,都应事先定好协议,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并进行公证。各方面都应严格按照协议条款执行,互讲诚信,创出自己的品牌。
二、在活动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既要加强领导,又要从实际出发,留给民间一定的伸展余地;既要注重普及,又不能忽视提高;既要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又不能没有一定的规矩;既要保持地方传统拳械的特色,又不能忽视国家规定的竞技套路,坚持百花齐放,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在比赛场上要宽严结合,既有一定规矩,又富有人情味;开幕式与闭幕式既要简捷明快,又不能过于草率;既要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又要妥善安排,不能影响会场秩序。
三、在活动中,听到不少题外话,择其要者。
1、运动员比赛应“三统一”:统一著装,统一颜色,统一礼仪;要能体现出运动员良好的教养和精旺、气盛、神采奕奕的气质。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武术发展,尤其向外推广的某些方面,不妨向日本的空手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入奥的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如实行政府行为(或特别关怀)、简化竞技内容、注重礼仪及统一着装等。也可结合中国眼下的有利条件,将武术纳入孔子学院向外推广等等。
3、武术段位制应结合实际,进行适当增改。如习武者按某个拳种的造诣分别授段,称其为“某某拳几段”之类。这比较实际,因习武之人,不可能是“万能博士”,只能是精一或几个拳种。也不要论年龄或论资排辈,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以便更有效地调动海内外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积极性。
4、从这次比赛场地看,民间办赛事,仍感举步维艰,主要是经费不足。三个比赛场地,只有两块地毯。有一场只得在地板上演练,幸好还没有出现大事故。但问题较大的是散打比赛,没有标准擂台,在14×8(平方米)普通地毯上进行,有点儿不伦不类,给运动员和裁判们都带来了一定困难,也易出事。这儿不得不向我人民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呼吁:请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多多关注一下民间武术活动的健康开展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