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落幕 |
李雪颖 |
巾帼不让须眉。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了提升,从攻击力度,到抗击打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2015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仲裁委员会主任朱瑞琪如是说。为期5天的2015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近日在山西太原落幕。共有来自全国的45支代表队,404名运动员、教练员等参加了男子12个级别、女子7个级别的比赛。参加此次冠军赛的运动员为获得2015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16名、女子各级别前12名的选手。这场代表全国散打最高水平的赛事吸引了各方关注。
此次比赛总裁判长刘玉福说,运动员们都发挥得不错,在技战术的发挥及应用,以及竞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提升,比赛紧张、激烈且安全。同时也反映出全国整体水平分化的问题,强队人才济济,弱队人才缺乏。朱瑞琪同样对全国普及发展不均衡问题很感慨。他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旧突出,像一些地区甚至没有队伍参赛,这不利于散打未来的发展,未来可对不发达的地区进行重点扶持发展,这是必要的。
规则引领发展 观赏性更强
2013年辽宁全运会上正式执行了散打比赛的新规则,对原有规则进行的多处修改包括了叠加分,8秒改5秒,消极搂抱等的判罚。经过三年的实践,运动员愈发适应新规则。
针对此次赛事,朱瑞琪感受到了运动员的变化。他说,第一,比赛进攻的频率和激烈的程度都有了提高。运动员不再像过去那样不想多赢分而使用迂回战术。比赛中,若运动员使用迂回战术或者消极逃跑,裁判员就会指定进攻,不进攻就会被处罚。第二,在使用了先后倒地不得分后,运动员对夹劲过背、抱腰过背、抱腿过胸等动作有了新感悟,教练员也有了不同的战术指导,因为处理不好无法得分。未来应更好地发展摔法,要在摔法方面有指定的动作,打出散打自己项目的特点。同时早日与国际比赛规则接轨。第三,在使用胶布绑紧手套后,不再出现掉手套的情况。原来有运动员采取掉手套的战术,现在如果运动员掉手套,不仅对方下台无效,掉手套的一方还会被劝告,所以运动员都把手套绑得紧紧的。这样运动员整理护具的时间就少多了,比赛也更激烈了。
朱瑞琪认为当前散打技术应全面发展。他说,武术中的踢打摔拿需要全面发展,是无法推翻的理论。作为武术中的对抗项目,散打应将踢打摔拿组合起来,体现中国武术散打的全面特色。此前一直担心用拿法会受伤,但当时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现在是不具可比性的。而当时使用拿法也是动态中使用拿法。我在参与一些其他赛事的仲裁中发现,两名运动员摔倒后在10秒的固定时间内使用拿法,并不容易受伤,若运动员被拿住可以表示弃权,这样就很安全。同时,散打的发展必须走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将每个动作规范,拳法几个、腿法几个,这样项目的发展将更成熟,有利于项目的推广和运动员竞技水平、比赛观赏性等提升。
规则尚在不断完善中
规则引领项目技术发展。在过去的三年里,规则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规则也需要不断完善。刘玉福说,规则作为一种导向,在不断的修订中解决和完善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当前规则还有尚需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裁判队伍素质。具体来说,像分开的手势,对消极搂抱的判罚准确度、时机把控等还需要改进。裁判员需要通过业务学习等,将失误降到最低。
朱瑞琪认为,在规则中取消先后倒地不得分,并非没有弊端。今后若规定摔法,接招摔先后倒地也是可以得分的。但目前这样的规定是利大于弊的,当前的判罚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标准。此外,运动员被喊“分开”后没退为劝告,没退打了为警告,会造成复杂的判断,可能会造成误判。这些都还需要更好的规范。特别是对于消极搂抱的劝告执行得还不是很理想。有时比赛打得很激烈,可能就差一两分,一个消极搂抱的劝告就决定了胜负,所以在执裁中往往不敢果断,应该一出现消极搂抱就罚。今后应明确标准,让裁判、运动队都“吃透”,让执裁更准确、更严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