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注意事项

陇原刀客    


    习武练功,如不明白养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练出一身病来。所以养生之道非常重要。
  练功以无人干扰为好,防止因受惊吓而出病。初学之人更应选择清静之地练功。心情不快时,生气上火时,不可练功,以防气走偏。过饱练功,容易伤气。过饥练功,容易伤力。饭后一小时后方可练功。临时患有感冒等小病时,要停功不练,对症治疗后再练功。练功到一定程度,极少患病。下雨打雷天,易受惊吓,不可练功。气温低时不易打拳练功,柔弱的身体容易受凉而得风蚀。大雾天不应练功,且尽量不要出屋子。凡遇下雾天,要饮三小杯白酒,以解雾气之毒。一杯酒亦可有效,然三杯为最好。静功为阴,动功为阳。打拳练武为阳,站桩静修为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动一静是真功。动静结合大道成。传统修炼,道家提倡以静功入手,若直接从动功入手,则不易取得新生之炁,因为动功本身难免炁的消耗,但是,道家并不反对动功,而是提倡二者之间的合理安排,即应当先炼静功后炼动功,如此先从静功养炁入手,再用动功之炼习,将此炁运化于周身。体现于动静功法的安排,宜多静而少动,即动功三分而静功七分。再就是动功之后,仍要回到静功之修习,则真炁不失,而生机长存。练拳时身体保持中正,要做到以下要点: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提肛,松腰垂臀,气沉丹田。古人云:缓慢出内功,十人九不知。
  动功的动作要轻灵匀活,柔软缓慢,连绵不断。若行云流水,悄若无声。如藕断丝连,纺花抽线。无须有凹凸处,无须有断续处。演练动功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力求活顺、自然。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为防止运动不当而伤害膝盖,下蹲时胯不过膝、膝盖弯曲不可超过脚尖。
  太极拳的入手功夫是桩法,属于静功;其套路动作,可谓动功,而其中之起式(势)、收式之无极势,又是静功。炼习太极拳的口诀,就是以意领炁,以炁领形。因此炼拳不懂炼炁,等于不明拳的真髓。所以要在炼习太极拳之中,体会炁的存在。首先在起势(也有称作预备式的)和收势的无极势之时,要静得时间长一些。因为越是能够静下来,越能有利于炁的生发。在中间炼拳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强的意念,要似有似无,绵绵不断。尤其要注意利用起势养静所得之炁,用炁领动形体,则毫不费力,而且炼习之后不仅不累,反而精神饱满,这才是太极拳的真妙处。
  两手、两脚、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神与形、内与外等各个方面,要注意协调配合,用一炁贯通,则是炼炁而非炼形。这时就要注意一动则齐动,一静则俱静。就象太极图的阴阳鱼一般,阴鱼一移则阳鱼随之而动,阳鱼一动则阴鱼随之而移,总之互相配合而齐聚于太极之中,聚起来就会有炁。练功到一定时候,身体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反应,有冷、热、麻、胀、酸、跳、疼、幻、大、小、空、无、轻、重等十四种感觉,均为正常,不可害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练功中出现出汗、腹泻、流泪、发笑、脱皮、呕吐、抖动、想哭等,也均属正常,都是排浊现象。过一段时间后,一切会自然消失。拳法虽能强身,也要适量而行,勿劳身心。
  练功前后皆不宜做剧烈运动或劳力伤神之事。练功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练功出汗以后,不可凉水洗、冷风吹,不可在阴处呆,不可在门洞风口站,否则均可生病。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脱衣服,反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以热毛巾擦身体。汗后大量失水,故应及时补水,但如汗后马上大量饮水,即成疾患。正确的方法是:早上练功前先饮一杯头天晚上备好的凉开水,以补一夜的身体失水。晚上练功前,也先饮一杯温凉开水为好。每次练功出汗后,不宜马上饮水,汗干后再少量饮半杯至一杯为宜。

 

 

〉〉更多养生之道内容

 

养生之道热点
孔子的养生之道分析
孔子的养生之道分析
人体颈椎的24小时保养法
养生七大陷阱
十大健身法则
盘点香蕉的十大营养保健功效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