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打十大名帅——赵学军 |
王涛 |
赵学军,散打号令天下
有的人个性张扬,有的人则性格内敛。赵学军塑造了散打擂台上无数个性十足的运动员,笑傲江湖的安虎,大将之风的那顺格日勒,灵气逼人的格日勒图,石头一样坚忍的宝力高……他塑造的运动员个个活灵活现,但他自己却似乎是中国所有知名散打教练中最没有性格的。儒雅地站在擂台一角,从来不大声喧哗,沉稳异常的表情动摇了人们对散打教练的普遍印象。
1984年,高中毕业的赵学军考入当时的北京体院,专业为体育教育排球专项。从小就偏爱竞争力强的体育项目,赵学军开始逐渐厌倦自己的专业排球。他开玩笑说:“排球隔着网子,总觉得竞争力不够,打不着人只能打球。”1985年,赵学军进入体院散打队,开始跟随朱瑞琪学习具有实战价值的散打。
在体院队的三年时间里,赵学军最好的成绩是65公斤级全国第三。“当时还没有散打的全国比赛,叫作全国对抗项目表演赛,我们在这边比散打,旁边的场地在推手。”北体毕业后,朱瑞琪力邀赵学军留校,但是对家乡感情深厚的赵学军却推说不喜欢北京的人多的环境,毅然回到内蒙等待分配。想要把四年所学倾囊奉献给家乡的赵学军被分到了呼和浩特郊区的一个中学——郊区九中担任体育老师。
那个时候内蒙还没有散打队,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学军在体委碰到了当时内蒙柔道队的教练,他正在开办散打班,赵学军心想,自己跟人家也不太熟,但是为了能够把握住从事自己喜爱项目的机会,一向腼腆的他硬着头皮对柔道教练说:“我来教吧。”半信半疑的柔道教练让赵学军试一试,教了两天,就跟赵学军说:“你赶紧来我这儿教吧。”
没过多久,体工队成立拳击队,得知赵学军曾经在北体跟随王守信练过拳击,柔道教练大力推荐赵学军。在拳击队先是试用,然后借调,三年后,赵学军正式调到体工队,成为内蒙拳击队助教。1989年到1994年,在拳击队,赵学军一待就是五年。回忆起在拳击队的日子,赵学军说:“拳击队当时从国外聘请了一些专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包括系统的专业训练学,那段经历非常难得。”
1994年,内蒙散打队终于即将成立。赵学军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内蒙散打队的第一位主教练。万事开头难,内蒙没有任何武术、散打的基础,赵学军就和领队到各个基层体校在其他项目里挑队员。第一拨挑了将近三十个人,没过几天,三十个人就只剩下三个了。“当时练得太累,我年轻气盛,太心急,把孩子们都吓跑了。”就在这坚持下来的三个队员中,有很快就在国内散打大级别中崭露头角的安虎。之后,内蒙散打队逐渐走入正轨,那顺格日乐、格日勒图等队员也陆续进队。
赵学军轻描淡写地说:“内蒙队从起步一路都很顺利。”但是队伍一路走来的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不同于其他地区,内蒙的武术基础非常薄弱,队员的柔韧性更是没法跟其他省市运动员从小在武校学习的基础同日而语,每一拳、每一腿、每一个摔法,赵学军都要从头教起。“很多队员进队时岁数就不小了,比如青格勒,进队时什么都不会,已经23岁了,现学散打,柔韧性差,训练过程就更加艰辛。”
超负荷的训练激发了队伍的潜能,1994年4月成立的散打队,到9月份比赛的时候,安虎就拿到第一个全国冠军。在决赛中,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安虎击倒名将孟和巴特,这一KO令全场震惊,也令整个散打界震惊。面对内蒙队冠军的速成,有人说,散打这个项目容易,冠军好拿,练练就能出成绩。第二年上半年的比赛,内蒙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拿了一个第五和一个第八。队伍一回去,又有人说:“你看吧,他们去年的冠军是懵的。”
1996年下半年的冠军赛,上半年两个进入决赛的队员一个拿到冠军、一个拿到亚军,成绩使所有之前对于内蒙队和赵学军的议论从此销声匿迹。内蒙散打队逐渐确立了他们在中国散打界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没有任何任务压力的情况下,八运会预赛,内蒙队发挥出色,那顺、刘泽宇、安虎三员猛将一举夺得大级别团体冠军。到了决赛,冠军被老牌劲旅山东拿到,内蒙居亚军。
九运会,内蒙古自治区体委给内蒙散打队下达了一块金牌的任务,面对超越竞技较量的全运会,面对复杂的局面,内蒙队十三名队员打进前八名,名次囊括第二到第八,却无缘金牌。但是,那顺一路酣畅淋漓的表现有目共睹。
比赛结束,人还在广东的赵学军接到了体委的电话,催他回去开会。赵学军说火车票是明天的,“把票退了,坐飞机赶回来。”会上宣布文件,体委党组决定免去赵学军主教练职务,另行安排工作。
已经尽力的赵学军没有一点情绪,因为他理解,作为全运会第一个项目的散打没有完成既定任务,就等于内蒙打输了关键的第一仗,刚上任的领导当然要杀一儆百。
当时,散打队的其他运动员全都放假了,只有打入当年散打王决赛的格日勒图和那顺没回家。赵学军想,进决赛不容易,得加紧准备,于是领着他们活动,给他们训练,没想到被领导看见:“以后训练馆你不要进。”一贯温和的赵学军被激怒了:“在你这练不了,我有地方练。”
2001年,赵学军正式迈进了早已向他抛出橄榄枝的西安体院。
放假结束归队的内蒙队队员回来一看,队伍没了,教练也没了,纷纷给赵学军打电话,说不服气临时任命的领队和教练,不管赵教练去哪儿都还想跟着他。赵学军说:“你们想来就过来吧。”
参加比赛的一线运动员全部来到了西安,加上二线的小巴特等运动员,一共十七八个人。就这样,有“散打界儒帅”之称的赵学军凭借与队员间深厚的感情,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号令未发已集合了所有内蒙大将。“一开始还是很苦的,体院原本没有这个项目,也就没有训练馆,我和队员就住在学校外的一所武校。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就是水泥地上铺一层薄薄的晴纶毯子,当时又正好赶上冬天,训练馆里四处漏风。”环境虽然艰苦,但是大伙儿齐心协力,恰恰那年的比赛打得最好,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上,散打王六个级别,内蒙队有五个级别挺进决赛,拿到四个“散打王”称号,总决赛中宝力高勇夺“散打王中王”。
队伍一拿到成绩,学校就开始重视了,运动队从学校外调到学校里,紧接着竣工的新馆也让散打队先挑。
去年十运会,赵学军带出的青格勒代表武警拿到冠军,而女队的秦力子也跟上海合作拿了一枚银牌。
那顺跟随赵学军留校现任女队教练,青格勒去了武警,宝力高远赴新疆,格日勒图回内蒙带队……如今那批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内蒙队员都退役了。问赵教练是如何塑造出那么多个性运动员的,他说:“运动员的个性需要从他们场上的技术风格中体现。每一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不能强调一样的技术。赵学军说,像戴双海被人们称作“矮脚虎”,腿根本踢不起来,这时候就得让他们练别的。对散打技术的理解应该全面而实际,不管你用什么技术,战胜对手就是好技术。散打的生命力和魅力在于个人有个人的办法,这才叫“散打”。
今年上半年锦标赛悉数登场的都是新面孔。赵学军的队员男子打出了两个前三名,女子则夺得一个亚军。而原来曾经稚嫩的年轻选手巴特尔也日益成熟,挑起了大梁,夺得75公斤级冠军。
和运动队相比,赵学军更加喜欢学校的环境,气氛宽松,压力小,可发挥余地大,可以尝试的领域更加宽广。5月份,由赵学军动议的“英雄榜MMA搏击大赛”在西安举行,“体育馆坐得满满的,远远超过散打世界杯的观众。”这是一场综合搏击比赛,参加比赛的既有散打名将戴双海,也有全国柔道锦标赛冠军,还有北京意拳研究会几位民间大侠,比赛还吸引了练习柔术以及自由搏击的美国人。所有搏击技术都允许使用,规则简单,只规定禁击部位。“开始人们都担心会不会太危险,通过这次试验,人们发现比赛的确激烈,但是十五对选手中只有两个鼻子出血,没有其他受伤情况。”比赛采用不同于一般散打比赛拳套的分指拳套,运动员打击杀伤力的增大更提高了比赛的激烈刺激程度。“这几年在训练带队的同时我也在积极拓展散打的其他领域,比如职业赛事、商业运作,想为运动员寻找更好的出路,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