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备的武术大师

记回族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太极拳名家张全亮    


    

 
  回族习武,古已有之,且成大家者居多。张全亮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现任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 》传统武术擂台赛专家评委兼裁判长的张全亮先生和其他专家评委一起协助中央电视台经过实地考察、海选、培训已把十五个民间拳种一个个推上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擂台,其中包括心意六合拳、查拳、杨氏教门拳等一个个回族拳种, 使它们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即弘扬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精华,又弘扬了民族文化,受到了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收视率不断攀升,一段时间超过美国nba篮球职业联赛的3.5倍。现在《武林大会》又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国成立了六个武术俱乐部,中国传统武术将从2009年 7月26日于安徽省的黄山开始走向职业联赛的道路,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第一次。张全亮先生又被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wma武林大会职业联盟,聘为特约专家兼副裁判长,并且荣任第一个上擂的太极拳实战技法三十招的主编和教练工作,培训裁判、到全国各俱乐部检查指导••••在武术界已经有很大影响的张全亮先生的名字,现在更加成为武术界和国内外各种媒体的关注。 
  张全亮1941年10月生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的一个回民村——崔指挥营。自幼丧父与母亲和祖母相依为命,儿时接受过几年的经堂教育。念过两年小学,半年高小,后因家庭困难而失学。1956年夏天母亲把他送到离家十里外的安育村清真寺里,给班国敏大阿訇做海里法学阿文。他聪明好学,深得班阿訇的喜爱。在两年的勤学中,已经能在“主嘛”念“凱夫”、念“胡特拜”,有时还替阿訇“领拜”、“看门”等。在学阿文的同时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复习小学功课,经过艰苦的自学1958年他考入了北京市大兴县礼贤中学。1961年中学毕业未考上高中,回村务农当会计。1962年6月东南沿海形势紧张,张全亮在村里带头报名参军。但他是独生子,母亲又患病卧床。他努力争得了母亲和准备中考的未婚妻马永兰及村书记的同意,虚报为哥俩个,才得以参军。为了照顾婆婆,马永兰同意将他们的婚期提前,这样结婚三天张全亮就入伍了。
  张全亮当兵六年,年年都是五好战士,还立过三等功一次, 1968年六月复员,张全亮谢绝了领导们为他安排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因为他的家乡——崔指挥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1950年永定河决口冲毁了田园,使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见风就起,漏水漏肥,一毛不拔的白沙滩。吃粮靠国家,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人心极不稳定。他决心要向大寨人那样和乡亲们一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彻底改变家乡穷困面貌。但是当时村干部都在撂挑子,两派群众仍在斗争,他望着贫瘠的家园,依旧的沙荒地;决心更加稳定。他放下背包便一家一户的走访,做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讲学大寨改天换地的意义,感动了大家,但干部、群众都问他能不能留在村里,带领大家一起干,他表示不改变家乡穷困面貌死不瞑目。在没有上级领导任命的情况下,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了起来,他针对本村的情况提出了“压住草鸡毛(植树造林,打井灌溉,防风固沙),削平骆驼背(平整土地),堵上筛子底(用粘土垫地、大搞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沙荒变江南(鱼米乡、花果乡).”的口号。他带领干部群众起五更睡半夜大搞平整土地、打井、植树造林、改良土壤、搞秸秆还田、搞科学种田、大搞工副业生产:落实关于人的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他还办起了夜校,组织干部、村民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使过去的一个留不住人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群情高涨、环境优美、生活舒心、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新农村。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跨入了大兴县和北京市的先进行列。张全亮的行动一开始引起了社、县、市领导和支左解放军的重视,不久就任命他为村党支部书记,全县各单位和市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工厂等纷纷去他们村参观,请他介绍经验。他和他们村(当时都叫大队)连续五年被评为大兴县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北京市抓革命促生产先进单位。1968年8月1日,张全亮作为北京卫戍区的先进民兵代表,参加了国防部招待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70年5月21日上午,他作为北京市先进人物代表,荣登天安门城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张全亮一直把当年受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接见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尤其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他们的接见,至今说起来,也是如同昨日,激动万分。 
  张全亮先生从小热爱武术,10岁开始学习教门弹腿、查滑拳、少林气功、形意拳、杨式太极拳等,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他仍习武不辍,1974年张全亮正式拜在已故八卦掌名家、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首届会长李子鸣先生门下,系统学习梁式八卦掌、器械、拳术理论。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梁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其创始人董海川,河北文安县朱家坞村人,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5岁。董海川之八卦掌传人众多,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尹(福)派、程(廷华)派、梁(振蒲)派、史(计栋)派、张(兆东)派等。  张全亮在梁式八卦掌的学习中不但练功刻苦,还努力钻研理论,且勇于创新,他在继承传统拳、械套路的基础上,还创编了一些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拳、械套路公开发表、传授。他不仅全面注解图示了八卦掌先辈流传下来的秘不外传的歌诀,而且另有新的歌诀创作,见(《张全亮新解内家拳秘要》第一部分“八卦掌秘传歌诀图释精解”)。张全亮在2002年第5期《精武》杂志上发表的《解说八卦与实战》一文,通俗的论述了八卦的卦象和技击的关系。在《武林》杂志2004年4期 发表一篇题为:《梁振蒲系八卦掌特色》,第一个全面总结了梁式八卦掌的技术特点与发展。2005年1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张全亮撰写的《八卦掌答疑》一书,填补了中国武术史的空白。他采访宣传了10多位八卦掌和其他武术名家,整理发表了20位八卦掌前辈的先人轶事,对弘扬八卦掌,解密八卦掌,推动八卦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张全亮的弟子中不少人在工作业绩、政治表现、武术事业、见义勇为、武术文化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河北宣化塞北文武学校校长吴明,因育人业绩突出,几年来被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授予多种荣誉,被选为张家口市政协委员,宣化县人大代表。因只身勇擒持枪歹徒,被当地公安局授予“见义勇为”的光荣称号。2007年吴明还出资承办全国八卦掌擂台赛的海选和培训工作,组织选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八卦掌擂台赛。获得CCTV《武林大会》授予的2007年全国八卦掌擂台赛“最佳贡献奖”,并被聘为全国八卦掌擂台赛的专家评委。张全亮先生的弟子吴磊、汤铁军、李华、陈建任、丁汉杰等30余人在北京市、其他省市、全国和国际的各种武术比赛中都曾多次获得过传统武术拳、械、推手、散打的冠、亚军。他的徒孙郝保军、化帅分别获2007年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八卦掌擂台赛年度总冠军和亚军。郝保军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优秀运动员。
  1985年张全亮又拜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为师,全面系统的学习吴式太极拳、器械、推手和健身功法等。王培生(1919——2004)名力泉,河北武清人,九岁开始习武,十三岁拜杨禹廷先生(吴式太极第二代传人)为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并得到师爷王茂斋(全佑的高徒)的亲传秘授。王培生先生曾先后于1937年任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武术教师,1947年任汇通武术社副社长。1954年任群众武术社社长,后任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会长。1957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1983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任仲裁委员,1982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并参加了国家太极拳推手及武术散手比赛规则的编写。并长期在北京工学院、北京师大等十余所大专院校及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国家教委等机关任太极拳教师。著作颇丰,是国内外驰名的太极拳技击艺术大师。张全亮 现为中国武术高段位八段、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顾问、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会长、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专家评委、裁判长,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wma 武术职业联盟特约专家兼副裁判长。张全亮广收门徒,现有入门弟子180余人。学生众多遍布全国很多地区及海内外。他们中有40余人获五段以上国家武术段位荣誉称号。张全亮尊师重道,每到恩师祭日,都会带领全家及众徒为恩师扫墓。在恩师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之际,筹资组织了800人的纪念活动,出版了大型纪念画册和纪念光盘,张全亮还在会上做了题为《王培生老师的成功之路》长篇报告,在2005年8期《武魂》上发表了数千字的《武星陨落 风范长存——纪念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文章。 后他又积极协助李子鸣老师的家人。为恩师李子鸣先生百岁诞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制作了精品纪念册、专题片和纪念邮票并代表弟子做了纪念发言等等。在武术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张全亮先生重视教武育人,把人品教育、正义、正气、武德、武风教育放在第一位。他从传统武术中吸收和借鉴所得融到了工作和生活中,亲自为弟子们写了“拳术之道贵在精纯,成功之道贵在坚持,为人之道贵在诚信,育人之道贵在开窍。”四句警言让弟子当座右铭,让开武校的弟子当校训。他还为入门弟子写了六条门规师训:即“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苦练,不图虚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文明礼貌,诚以待人;尊纪守法,见义勇为”。并对每一条都写有严格精辟的具体内容,在每次收徒仪式上他都要郑重宣读,反复强调。这六条门规师训,得到已故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首肯,载入吴式太极拳《同门录》,发表于《精武》杂志。并亲自写了如下按语:“此乃我入门弟子张全亮君,于97年9月为其入门弟子写的门规师训,余闻后甚喜甚慰,正合我意。故属刊于《同门录》之中,纳为我吴式太极拳新时期之门规师训,晓与门人,广传谨守,愿我吴式太极拳之门人后代,德艺双修,德才兼备,艺业同辉,光大门户,壮我国威。师:王培生,字力泉——1999年2月于京师”。文武兼备的张全亮,这其间正在被当地称为有名的“四大乱”之一的建筑工程总公司任党委书记。这也是他1973年任公社党委副书记、1980年他到县检察院工作后的又一考验他能力与魄力的环境。张全亮有一个信念:以德治业,以德服人。他在这个企业艰苦奋斗20年,直至退休。建筑公司从当年他接手前的一年要换两三次领导班子,到他接手后二十年内几乎没有变更的核心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将原来的一个混乱落后的小企业变成一个具有一级资质、四个国际认证的大型国有企业,创造了多项优质工程和“长城杯”工程。为此,《中华武术》杂志于2002年第一期还刊登了名为:“武术书记张全亮”的专访。
  张全亮不仅精通武术,而且对中医也颇有研究。促使他走上武医兼修之路应是儿时贫困的家境,曾经逃荒,扛过小活、讨过饭。过度的疲劳,身体羸弱,经常吃不饱饭,瘦得皮包骨头;经常发疟子,还落下了腿酸、腹胀、头痛的毛病,几经夭折,他发誓练好武功强身健体。从1961年开始张全亮就结合练功努力学习针灸、按摩、中医中药,并苦练气功,经常利用气功、按摩等方法为乡邻及亲友诊病。从现在武术大师张全亮的身上完全看不到由于童年悲苦的生活留下的半点痕迹,看到的是他的不懈求索的性格,和有着多年武术修为的精干与武者的气质。没人相信那目光炯炯、身形矫键、思维敏捷,口材出众的他,是位年已近古稀的老人。他还根据王培生、李子鸣两位老前辈的传授和自己的感悟,总结出一套非常适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习练的养生保健功法,在大兴区老年大学他已开办了八年太极拳、八卦掌班。还曾应广大学员的要求开办了武术功法养生保健班,多年的习武练功和对武术文化的学习研究,他深深感到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他先后出版专著有《八卦三合功》、《八卦掌精要》、《八卦三合剑》、《八卦六十四掌》、《八卦掌答疑》、《吴式太极十三刀》等,在国内外武术气功杂志上发表专论200余篇,公开发行八卦掌、太极拳VCD光盘13盘17碟。其中两部书稿通过海峡两岸优秀书刊交流,被台湾大展出版社先后于1996年和2005年用繁体字在台湾出版发行。《功效全面话太极》、《养生之道贵在平衡》、《生命在于体悟运动》、《六球一柱神连》等多篇论文发表后,先后被多家武术典籍收录。有的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特等奖。另外他还改编、创编了《八卦太极拳》、《太极十三刀》等太极拳、八卦掌的拳、械套路和健身功法10余种。张全亮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 他更加加忙碌。近年来他受聘于国内、海外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多所科研、院校、协会、武馆为研究员、客座教授、名誉会长、高级顾问等。多次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国内外一些武术团体、大专院校、新闻媒体、武术馆校教拳讲课。现为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武术文史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作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裁判长他谈到:中国传统武术搏击技法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展示的平台及中央电视台多年来,在多种竞赛栏目中,没有一个稳定、突出的传统武术栏目的现实,为了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使之自立于民族之林。从拯救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大局出发,根据中国传统武术拳法、技法、日渐被以表演、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现代武术,和多种现代搏击术所代替,逐步走向“人死拳亡”的严竣局面;中央电视台经过近多年的思考、探索、研究,决定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中国传统武术搭建一个长期的展示平台,以还原真实武林。这一构想和实施方案,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和多方面征求意见,得到一致的赞同。栏目名称定为《武林大会》。并提出口号为:“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从2007年3月6日开播前后至今已有使流传在民间的15个拳种走上了央视《武林大会》的擂台。
  张全亮有着令人羡慕的美满家庭。应该说是:全家皆武。夫人和孩子也多次参加市,区及全国的太极拳和其他各类武术比赛,成绩优异,并能协助他进行武术教学。夫唱妇随,多年来,他的夫人马永兰也一直跟随他一起习武,现为中国武术五段。并且,夫人马永兰,每到主麻日,都到清真寺做礼拜。同时受张全亮的影响,也拿起了画笔,书法绘画作品层出,并有部分发表于报刊或被收藏。女儿张小瑛,次子张卫公现均为中国武术六段。其孙女张宇现在西班牙网球学院上学,多次在国内各种少年网球赛中取得较好成绩,2008年7月参加网动中国北京争霸赛获女子冠军。目前,北京市大兴区有关部门正在为北派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承人、梁式八卦掌的第三代传承人——张全亮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传承项目的保护。
  为了能够不断地挖掘和培养优秀武术人才,使武术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张全亮创办了“北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北京鸣生亮武术技击俱乐部”。时有国内外武术团体、武术爱好者来此交流。 他希望培养和发现更多喜爱传统武术的人,使武术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坚持自己锻炼不断提高的同时继续作一些武术研究和资料整理工作,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以身作则,尊师重道,弘扬宣传李子鸣、王培生两位老师热爱祖国,一生献给武术事业的精神,为武术发展多做些实事。  
 

 

 

〉〉更多人物资料部内容

 

人物资料部热点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使命在肩 绝技惊人
使命在肩 绝技惊人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