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国际化研究的反思 |
高贯发 肖红伟 |
摘要
近年来,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武术走向世界的问题,已成为有武术情节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国际化研究作为逻辑起点,探讨武术国际化研究的相关问题,尽而为武术走上世界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术; 国际化; 孔子学院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动力,对民族发展起有重要驱动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具有的文化传承、健身、娱乐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站在民族的角度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就注定要成为世界人们共享的“资源”。
素有博大精深的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代表。然而,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尤其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化,显得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毫无生命力。西方强势体育的影响,动摇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固有地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变小,甚至被边缘化的现象。文化的多元性、独立性、平等性,预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有平等的话语权与西方体育对话。
武术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特有的代表形式,极具民族特性。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享等需要,武术国际化传播的认识已深入人心,并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武术国际化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试图从各种视角,来探索武术国际化的问题。审视武术国际化研究现状,不难发现,一些武术国际化研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武术国际化研究做一些反思。
1武术国际化研究的现状
武术被称为国术或国粹,代表着我国的形象。武术的发展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尤其武术国际化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经过多年关注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相关问题,以及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尽而试着综述武术国际化研究的现状。
1.1武术国际化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
武术国际化是指武术文化被世界其他文化接受的和认知的过程,最终武术成为全球共享的体育项目[1]。对武术国际化概念的界定,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被公认的,即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以特有的文化身份,渗透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在世界文化中,产生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功能。在武术国际化概念基础上,人们相继论述了武术国际化外延,并探讨武术国际化的要素以及与武术国际化邻近的概念比较与分析等。
1.2武术国际化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主要从文化立国、文化多元化、武术自身的价值,如健身,社会交往,人文价值、教育价值、国际需求武术等多维度,来探讨武术走向世界的必然性、重要性和意义性。对武术国际化意义的认同,致使人们更理性的审视武术国际化的研究。
1.3武术国际化的途径、原则与对策
人们对于武术国际化传统途径领域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于竞技武术的国际化传播途径、武术网络的国际化传播途径、武术影视的传播途径、武术国际化传播对象、内容、手段、方式、效果途径等多条途径来探索武术国际化传播的相关问题,并论述了武术国际化应遵守针对性、分层性、渐进性等原则的问题。此外,依据武术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4武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对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内容、手段、对策、对象、效果评价;媒介对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武术国际化与产业的系列问题;武术国际化与赛事打造;武术国际化与环境;武术国际化的技术定位;武术国际化与服装;武术国际化与政府等相关存在的问题做了综评。
1.5武术国际化研究与国外优秀武技推广模式的对比
真正认识到武术应走国际化道路是近几年的事,对武术国际化的探索,相对跆拳道等国际传播较好的项目而言是“新生物”,因此,我们意识到,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国际推广体育项目的经验,来研究武术国际化的问题。有学者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研究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成功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并对其传播方式、传播者、传播内容、手段等做了比较,尽而,提出武术国际化传播的相关问题。此外,近几年也有相关文章从国内外项目推广模式的对比,来审视武术国际化的问题。
1.6武术国际化研究的历史综述
二十世纪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按照武术向世界传播的手段、形式、内容、范围、途径、特征、效果、程度等的不同可被分为三个阶段,即解放前的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历程、解放后至1982年之前的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历程及1982年至2000年的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历程[2]。 许多学者对武术国际化的传播做了历史综述,但主要围绕竞技武术国际化的问题为落脚点,来探索武术国际化的传播,显然,有自身的不足。
2武术国际化研究的新展望
2.1注重武术国际化研究成果的转化
当前,人们对武术国际化研究成果是颇多的,但主要集中于学术性文章成果的再现。明白的是,武术研究成果表现出的价值,却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而是所研究成果能发挥出对实际指导性或应用价值性。多年的武术国际化研究真正成果的转换价值却少之又少,对武术国际化并没多大的实际指导价值,致使武术国际化研究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今后,武术国际化研究应注重研究成果转化的实际意义,为武术能真正踏入世界的舞台提供参考价值。
2.2与时俱进的探索武术国际化的最新动态
探讨武术国际化的问题,应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发展的眼光重审武术国际化的趋势。依据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世界人们价值需求、以及城乡结构布局调整等因素,寻求武术国际化生存的空间。譬如,针对国外俱乐部情况、产业链成熟经验以及相应的广场文化,来探寻武术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2.3针对某个拳种(太极拳)系统设计武术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武术博大精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武术国际化的征程。繁杂的武术技术,迷乱了武术国际化推广。以往人们试着把全部武术技术推广,反而出现令人不理想的结果。因此,在武术步入国际舞台的起步阶段,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全部推广武术内容,而应有针对、有目标的推广武术国际化影响较大的拳种,譬如,太极拳国际推广的研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后,我们研究武术国际化问题时,而应针对某个影响力较大的拳种来探索武术国际化。
2.4利用孔子学院探索武术国际化的普及与推广
目前,中外大学合作办学建设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的主要形式,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与创新。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主要承载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重任。世界各国创建的“孔子学院”正在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截止2007年,世界70多个国家已建立“孔子学院”156所,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其实,除了汉语以外,中国需要更多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符号”走向世界,其中,传统武术就是一项具有不可取代价值的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2007年8月29日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成立的孔子学院致力于建立一个崭新的孔子学院模式,在汉语教学的同时,强力推动武术文化发展,可谓开创了孔子学院与武术相结合的典范。我们可在此基础上探索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开展武术的相关问题,致使成功走进孔子学院。因此,今后对武术国际化研究,应把焦点投向利用孔子学院探索武术国际化的普及与推广问题。
2.5武术国际化传播注重武术技术的探索
武术国际化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上的探讨,还应注重武术技术国际化的问题。武术作为躯体文化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应发挥出武术技术国际化的价值。武术国际化最终实现的不是武术理论上的国际化,而是武术作为身体技术载体的国际化。因此,我们要从武术技术的视角,来审视武术国际化的问题。
3武术国际化研究的反思
3.1在原有武术国际化研究的基础上,应注重深入、细化的研究
多年的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较宏观,多集中在武术国际化研究的传播途径、手段、内容、原则、意义等,而很少针对武术国际化所遇到的某一问题,来探索武术国际化的问题。因此,原有武术国际化研究选题较大、涉及内容较宏观,对于武术国际化实际的指导意义却很少。今后,应注重武术国际化细节的研究。
3.2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重视武术国际化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武术国际化的研究,应注重武术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武术国际化遇到的问题,多数是源于对实践的指导,因此,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关注武术国际化的研究。如今,人们研究武术国际化问题,却主要从理论上出发,来审视问题,迫使武术国际化研究出现纸上谈兵的概况。今后,我们应注重武术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3武术国际化研究应注重针对某个拳种国际化研究
武术国际化研究常常局限于大而全上,对于武术国际走向问题,多数是站在博大精深的武术视角,来谈武术国际化问题。很少有针对单个武术拳种国际化的研究。130多个拳种,不可能全部适合国外的需求,现如今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真正从某个武术拳种视角出发,研究武术国际化的人却寥寥无几。
3.4武术国际化研究选题应注重现实性、易操作性
武术国际化研究成果,应注重可操作性,避免过多的方针、政策或宏观的手段问题。今后,我们应关注武术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实际探索网络对武术国际化产生的实际意义。譬如,徐伟军教授开发的太极拳网络课程,就是很好的实证,通过幻灯片、模拟人物等五大部分,阐述了太极拳武术理论与实践问题,并荣获教育部多媒体一等奖。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网络课程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这对武术国际化传播发挥着重要意义。
4结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武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注定为世界人们所享受。而,武术走上世界的道路却是坎坷,武术国际化研究也存有不足之处。在今后武术国际化探索中应注重深入、细节的武术国际化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针对某个武术拳种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与易操作性。
5参考文献
[1] 朱广收,等.武术国际化研究综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0(2):15
[2] 朱向中. 二十一世纪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寻绎.[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3] 栗胜夫. 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3.
[4] 郭玉成. 中国武术传播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 郭玉成. 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6] 郭志禹. 武术世纪战略思考一、二.[M],上海武术,1999.
[7] 徐伟军. 《太极拳网络课程》多媒体. 200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