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的剑影与拳声

  蒋蓝  


    

 
  主持人语
  晚清时代的湛然法师所著《拳乘》里说:“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一树”指峨眉,“五花”指灌县青城、丰都青牛、通江铁佛、开县黄陵和涪陵的点易等五大门派。在青城派各界人士多年努力下,如今的青城派一跃成为蜀中与峨眉派双峰并举的两大传统武术流派,成为都江堰乃至成都的一张世界级名片,而刘绥滨是其中枢纽式的人物。他是如何让青城派武功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呢?

  本期嘉宾
  刘绥滨,道名信玄。1965年生,都江堰人,大学文化,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武术代表性传承人。6次荣获国际武术比赛冠亚军,以青城派劈空拳成为中国吉尼斯擂主。现为四川省武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七段、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国际养生协会顾问、世界武林联盟教授。2008年当选中国十大武术风云人物,2008、2009及2010年均当选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

  对话
  快乐学武术,休闲练养生
  在拜师学艺中觉悟

  记者(以下简称记):能谈谈你的经历吗?是否与1980年代的习武热潮有关?
  刘绥滨(以下简称刘):我的名字点明了我的出生地:黑龙江省绥滨县。父母均是都江堰人,后成为290军垦农场的职工。我出生时身体极差,当地生活、医疗条件恶劣,鉴于我哥哥已夭折,1岁后婆婆把我带回都江堰。在我印象里吃药、打针是不变的主题,由于打针过频,连臀部肌肉都变形了。我爷爷自幼随青城二十四侠中的周德山先生习武,母亲早年也毕业于灌县国术馆,习武强身成了家人对我的最大希望,12岁开始我就随爷爷习武了。
  由于身体差,我老受同学欺负,这也是当时我练武的又一个目的。我进步很快,很想教训一下那个欺负我的人,爷爷制止了我的冲动。多年后这个同学得知我开武馆,还自得地说:刘绥滨习武成器了,要感谢我的“激将法”。
  我进入灌县中学后,四处拜师学武,1981年《少林寺》上演引发全国性的武术热潮。那时父母给了我一辆28型自行车,我一有空闲就往新华书店和邮局跑,买回大量武术书籍和《武林》《精武》杂志,细心揣摩,练功更勤。我经常出去找某个名声在外的“高手”切磋。那真是一个让人心醉神迷的习武年代……

  记:你以前练的是传统武术,对当时流行的散打接触多吗?
  刘:先说说我比武会友的经历。有次我骑了20里路,从青城山赶到聚源镇,去老拳师肖成远的武馆与他徒弟“抢手”(即比武)。这些比试没有分文奖金,路费和饭钱还得自己掏,能坚持下来,凭的是对武术的热爱和不服输的血气。那阵我觉得以前练的武术招式用不出来,因而对散打十分入迷,就拜成都体院武术教研室主任王树田先生为师,他是国内散打比赛规则的制定者之一,让我受益良多。
  高中毕业后我进入县妇幼保健站工作,又考入成都第二卫校,1988年我已成为灌县散打教练了。
  1982年夏天,我打听到青城派高手宋德炤的地址,很想拜他为师。宋德炤说:“明早6点半在龙潭湾等我。”次日凌晨我提前来到都江堰龙潭湾,等了一个半钟头没见到他。第三天我4点钟就去等,在雨中淋了好几个小时。我第四次去时,宋德炤终于被感动了,正式收我为徒。从此我与青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见我沉迷于散打,已经80岁的宋德炤对我说,把你的招式全部使出来!我猛攻而上,他一招就扣住我手腕,另一只手直捣我的腋窝,我的半个身体立即麻木了。我当时很吃惊,觉得传统武术的实用性并不比散打差,由此开始回到传统武术。
  1989年我考入重庆职工医学院,系统学习了人体解剖等专业知识,这让我比老拳师多了一分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当时我已兼任某步兵学校的散打教练,某次向八十高龄的彭元植老先生请教。抗战期间他曾任国民党川南边防军司令部及四川省军管总队教官,人称“千手观音”“蜀中第一快手”,就在他逼窄的家里,他让我放手进攻。他不退反进,闪电般架住我的冲拳顺势一拳砸中我的边腿,我立即被一股大力送出去,撞在一米多远的立柜上。
  通过这两次遭遇,我彻底改变了对散打的痴迷,一心一意向前辈请教。我拜访学习过的青城武术尊宿很多,如李福元、黄云锦、姚福沛、包至清、张至益、宋德良、宋德炤、杨文清、龚海清、陈用和、周烈光、付元天、李前培、余国雄、黄国楠、路军建、王植山、祁玉祥、金跃山、肖俊举等,还有百岁道长蒋信平,加上其他武术门派,早就超过百人。回想我初开武馆时,挂在大门的对联是“不以规模求印象;但凭实力证功夫”,甚至在《都江堰报》上登报摆擂台3个月,这些只能说明当时我修为不够。

  记:怎么认识青城派大师余国雄的?
  刘:彭元植先生为我引荐了国家武协惟一认定的青城派武术宗师、青城派第35代掌门余国雄。余老是位颇为神秘的人物,曾任台儿庄战役黔军大刀队总教练,我立即赶到泸州纳溪拜访,结果两人一见如故。宗师被我对武术的热忱所动,将绝技“七星赶月”传授于我。多年来我一有时间就去余老师处,不但学得了绝世功夫,更学习他的高尚品德。余国雄有很多武功杰出的徒弟,在我拜师的8年中,我的心性得到了彻底洗礼,后来余国雄授予我青城派第36代掌门之位。师祖陈琳在96岁时传位给余老师,余老师86岁时传位于我,真是任重而道远。

  弘扬道家养生是出路
  记:你如何看待21世纪语境下的青城派武术?
  刘:青城武术一直是中华武术的大门派,它最鼎盛是清代。三百多年里青城派出了1个武榜眼和111个武举人。民国时期青城派涌现了名动江湖的24侠,或劫富济贫,或奔赴抗日前线,或成为要人保镖,发出冷兵器时代最后一道剑气。20世纪30年代,还珠楼主的小说《青城十九侠》脍炙人口而促使青城派再战江湖,连南怀瑾也上山拜访名师。
  在国家认可的上百种中华传统武术派别中,注重养生的青城派完全可以彰显自己的特点,比如很多人知道的青城派“水拳”。道家文化讲求“上善若水”,在参悟水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修炼武艺,更多的是淬炼一个人的德性。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练武的主要目的逐渐退为强身健体。追求养生是人类的共同目的,青城武术在葆有它快捷、小巧、注重内功的同时,我决心让它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人由养生而逐渐步入青城武术的堂奥。我提倡“快乐学武术,休闲练养生”。
  以往习武者中长寿者并不多,青城派习武的长寿者却比比皆是,让我感到弘扬道家养生就是青城派的出路。青城玄门太极养生功传人杨文清老师就是很好的例子,他80余岁尚能骑自行车旅游河南、重庆、京津等地,1995年被国家体委誉为“青年人的楷模,老年人的骄傲”。他总结出“青城保健养生法”传授于我,此功法载入《中华绝技——青城武术》。在此基础上我又融入了青城太极等功法,广为传授。

  记:根据金庸原著拍摄的《笑傲江湖》,应该说让上亿人知道了青城派,你如何看待“妖魔化”的问题?
  刘:那是小说,不是历史,不能混淆。我倒觉得金庸为推广青城派出了不少力,他让全世界知道了青城派。拍摄电视剧时曾经邀请我出演余沧海,我拒绝了。2004年金庸来青城山,我带队出山门迎接。看完我们的武术表演,金庸对我说:我以前只知道青城天下幽,没有来过青城山,确实不知道还有真正的青城派武术,你们的武功真的非常精彩。

  记:2000年你受中国电视吉尼斯总部之邀,以劈空拳击灭蜡烛,也是为了让青城派进入更多人视野?
  刘:是的。那是在北京广播学院,有400多观众。拳面距离蜡烛1米,那天发挥欠佳,只打熄了6根蜡烛,其实我早就可以打熄9根。劈空拳表面上看就是一个马步冲拳,但需要有深厚的内力。我每天只练三组,每组108拳。有些师兄弟每天打几千拳也无法打灭蜡烛。2008年,黑龙江卫视来武馆拍摄,我把距离调到1.6米,打熄了十几根蜡烛。我这些做法源自一种危机感,一旦没人来学武,还谈什么传承?我的武馆接收几岁的娃娃,从孩子抓起,打好根基。我希望他们后来居上!

  外国人迷上了青城太极
  记:目前青城武术的发展态势如何?
  刘:汶川大地震后,我除了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免费教授青城太极之外,还为都江堰各个社区培养了几批教练员。我们和青城某国际酒店合作了太极养生馆,和青城山其他酒店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外来的学员不少,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有好几千外国人都在练青城太极。他们受益后又推荐不少人来。我们与法国、美国的公司也在合作,很快将在海外推出介绍青城派武术的书籍和光盘,并将青城武术太极纳入国内多家培训机构当中;目前我正在考虑建一个国际性网站……

  记:武馆习武外还有文化课吗?
  刘:《弟子规》《道德经》等是必须学的。加拿大的学生柯大年跟我习武,我请他每周为武馆学生上三次英语课。总之我希望武馆可以为每一个弟子打开一道门,让入门者走自己愿意走的路。

  记:2008年,武当山举办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花费6000万元,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相比之下你们还是有不少距离。
  刘:都江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在努力将青城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市相关部门对青城派武术还是重视的,2009年10月我获得台湾“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华武艺奖”,马英九先生接见了我,赞扬青城武术。都江堰市里最大一次武术方面的投入有13万元,用于举办首届中国道教文化节武术活动。我的武馆前后搬家6次,就是苦于没有一个理想场地。说实话,从1995年开始办武馆,我知道这是一条艰难之路。

  记:除了习武、教武,平时还做些什么?
  刘:读书,写作。有关青城武术的文章我写了好几十万字,《青城太极养生》中英文版的书和光盘也将于近期出版。说实话,想到以后的发展有时我也很困惑……

  旁白
  2010年7月9日
  昨夜的一场及时雨,一扫多日的闷热,阵阵清风自青城山逶迤而来,让人倍感清凉。在106省道都江堰通往青城山的一个十字路口,我向执勤交警询问青城武术馆的地址。警官笑了:“是找我师傅吧?往前走,桥下花圃就是。”早听说刘绥滨的武学弟子上万,遍布23个国家和地区,不想随口一问就找到一个,可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非夸大。
  汶川大地震时,刘绥滨的青城武术馆蒙受了灭顶之灾。他当时顾不上这些,招集500弟子深入灾区第一线协助维持社会秩序,迅即在多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教授青城太极养生功,让灰心烦躁的受灾群众恢复身心健康。忙完这一切,他发愁了,自己的武术馆怎么办呢?好在有朋友鼎力相助,武术馆暂时搬到了这个度假庄园栖身。
  我在坝子里停好车,就看见身着一身武术服装的刘绥滨拉开身形,长发随风而飘,正在认真教几个小弟子。这些弟子在五到十几岁之间,多是利用暑假来学武的。看到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在一旁扎马步,我与他攀谈,小伙子说,自己在南洋读了5年书,身体状态一直欠佳,别人推荐他到青城武术馆,学了十几天,刚刚尝到点甜头,劲头正热。
  刘绥滨的弟子分两类,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徒弟,他教授武术二十多年,徒弟只有二十来个。师傅余国雄的武德深深影响着他,贫困的弟子就少收或不收费;徒弟遇到困难,无论如何也要设法解决。
  这种武馆与现在流行的“文武学校”相比,劣势是明显的,它的生源和青城山的旅游一样也分淡旺季。3月份开始是一个旺季,欧洲一些国家定期组团来学青城武术。暑假是另一个旺季,学生最多,但与河南遍地开花的武校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刘绥滨不大以为然:“从1986年开始本地武馆陆续关门,登记在册的有13家,如果算上非正规的武馆,这个数字可能还要翻几倍,现在剩下的只有两家。我的最大志趣是练武术、教武术、写武术,把青城武术发扬光大。”
  据说,刘绥滨在四川传授外国人武功的高手中学费很高。都江堰有关领导在国外考察,多次遇到老外打听刘绥滨的消息。名声在外,别人就认。只是有些学武的外国人,公事缠身,身心俱疲,怎么吃得了练武的苦?刘绥滨只好去宾馆为他们传授简化的青城太极六式或九式。“我不赞同泥古不化,让青城武术进入当代人的视线,必须改变学武的方式和内容,无论是富豪还是平民,谁会不注重养生?传统武学既是形体艺术,更是注重心神感应的。学员一旦感受到了魅力,他们还会回来,继续学太极十三式、十八式、三十六式乃至更高的功夫。”刘绥滨平静地对我说。
  刘绥滨带我来到一间不大的练功房,地上铺着灰色的练功毯,墙头挂着武馆的徽记和字画,用于练习的器具有近十种,与立在木架上的兵器一样,别有一种锐气和肃穆。他指着武馆徽记对我说:“这徽记出自荷兰一位空手道挑战者之手。他还是考古学博士,已经连败国内多名高手,又向我挑战。被我制服后成了我的学生,他的中文名字叫何启勤。这有很多曲折的故事……”
 
 

 

 

〉〉更多人物资料部内容

 

人物资料部热点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我是太极的儿子!访杨式太极导师
使命在肩 绝技惊人
使命在肩 绝技惊人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