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终身制 能进能出——陈国荣谈武术之乡新举措 |
中国体育报 |
7月1日至3日,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在赛事开幕之前的6月30日,召开了全国武术之乡工作研讨会。来自河北沧州、河南登封、江苏太仓和山东莱州的代表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先进经验,其他与会代表也就武术之乡的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做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陈国荣就武术之乡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武术之乡建设新举措等四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中国特色的文化根基
陈国荣首先谈了武术之乡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武术之乡作为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典范传承地,是传播和普及中华武术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和光大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中华武术的继承、繁荣、创新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1992年以来,经过三次全国武术之乡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分布于25个省、区、市的91个“全国武术之乡”。陈国荣说,这些武术之乡已经成为“武术健身活动的普及平台、武术优秀人才的培养平台、武术文化的交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国武术之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文化根基”。
建设武术之乡的经验
谈到“全国武术之乡”建设,陈国荣总结说,武术之乡受到各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许多武术之乡的党政领导将武术之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保障武术之乡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财力支撑。
体育行政部门要选配得力人员组建武术专门机构,为武术之乡工作提供了运转顺畅、协调有力的体制和机制。
陈国强调,各武术之乡要强化教材、师资和制度建设,全员培训,扎实推进以武术进学校为龙头的武术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的“六进工程”,不断扩大武术习练人口,是不断深化武术之乡工作的社会基础。
要以地方优势拳种为特色,创建具有地域特点的武术竞赛体系并形成制度,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比如世界传统武术节、沧州国际武术节、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峨眉国际武术节的成功举办,扩大了中华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陈国荣说,“全国武术之乡”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沧州武术的“尚义任侠、忠勇诚信”,少林武术的“禅宗祖庭,护国克敌”等,都成为各地民众引以为荣的图腾式文化标记,世代相传,为武术之乡建设的不断深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武术之乡建设的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陈国荣也谈到了全国武术之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武术主管部门职能弱化、武术协会组织涣散运行不畅、武术普及推广长期低迷、公共武术服务体系建设迟滞。他强调,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相当比率的武术之乡与全国武术之乡的名称不相匹配,不能与当前“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计划的形势相适应,有的甚至名不符实、名存实亡,有近三分之一的武术之乡没有能力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活动。要解决这些问题,不重行,不抓紧不行,不下大气力也不行,否则就会影响全国武术之乡先进和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武术之乡建设的新举措
在谈到加强武术之乡建设时,陈国荣表示,要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以段位制标准化为引领,以武术系列健身操进学校为龙头,实施武术标准化,全面带动武术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活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要按照武术标准化要求,丰富比赛内容,创新比赛形式,优化赛事机制,完善竞赛制度。今后,武术之乡比赛将定期举办,拟准备每年度一办。另外,各省级武术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国武协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组织武术之乡开展全面自查,加强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提高武术之乡建设质量,促进武术之乡科学发展。认真搞好全国武术之乡复查评审工作。年内,中国武协将对全国武术之乡进行全面复查,对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对有名无实的摘牌注销。
陈国荣最后说,“要废除全国武术之乡荣誉称号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出。这样才能巩固和提升全国武术之乡的美誉度、权威性、带动力和影响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