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国际传播的新思路

  吴信训  


    一、半个武术爱好者的“敲边鼓”——一个传播学者的视角
  我作为一个传播学者今天能够受邀参加第十届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学术报告会暨第二届申江国际武术论坛感到非常高兴。这体现了大会举办者已经具有的跨学科研究意识,因为今天的世界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以后,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只从一个学科的角度来对现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析的话,我们未必能够诠释它的真谛,也未必能够获得未来发展的良好路径,所以跨学科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主要潮流。在我国武术界,上海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以如此高的境界组织这样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聚集武术界、传播学界的共同智慧,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献计献策,我感觉是非常好的。我今天的报告:武术国际传播的新思路,以武术养生文化的国际传播为切入点,就是希望从传播学的视角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点参考。
  我长期从事传播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我又是半个武术爱好者,所以我只能敲敲边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自己与武术也有着不解之缘。我的弟弟吴信良也是一个武术工作者,中国武术八段,峨眉派武学研究者、国家级散打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秘书长、国际武术散手道联盟荣誉顾问及黑带九段。在座的很多专家也都非常熟悉。1985年我和我弟弟一起合写了一本《峨眉散打术》,该书在四川和香港出版,1986年我和我弟弟又合写了《实用女子防身术》一书。这些书主要由我弟弟和他的老师合写,我作为一个敲边鼓的,参与了一些编写工作。因此,我自小就受到了武术耳濡目染的熏陶,对武术有着特殊的感情,直到现在,我也一直保持着这个爱好,国内所有的武术大赛,包括竞技活动、表演活动我都比较喜欢看。这也是我今天敢于走上讲台与大家交流对于武术传播的一些看法的原因之一。

  二、武术国际传播的局限
  由于我是从事传媒工作的,以前从事过报纸、电视台等传媒,而且也去过一些国家,对国外的技击发展,包括在武术方面,都曾经做过一些了解。为了帮助我弟弟开展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陆续收集了国外各种技击包括对抗方面的一些有关材料,对国外技击与武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今天报告的主题,是从传播这一角度,从今天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的角度,从一个传播学者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武术国际传播的看法,或许对武术界会有一点启示。
  2.1武术=功夫,其产生的“大众距离”和“大众疏离”
  目前,大家谈及武术传播,基本是从武术界的角度来谈的。由于国人对武术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我们一定会认为武术在外国人眼中也是非常好的。对中国武术自身而言,中国武术当然是非常好的,我自己也认为中国武术确实非常好,因此,中国武术好的方面我就不再做更多的强调,我想强调的是今天的武术传播在国际上存在哪些局限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从外国人对武术的习惯印象着手分析。
  对于外国人而言,尤其是一般的外国人,他们对武术的习惯印象总是与“功夫”二字联系在一起的。而功夫在外国人的习惯印象中又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功夫可以克敌制胜、强身、防身,这是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最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本身含有强身健体的意蕴,但是在外国人的印象中中国武术这方面的功能是被弱化的。外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这种印象首先来自清末民初的义和团,当时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正是凭借赤手空拳、刀枪棍棒来与之对抗的,而这显然来自中国武术的强力支撑,因此外国人对中国武术获得的初步印象就是“功夫”,能克敌制胜。义和团所表现出来的用武术对抗外国人的洋枪大炮,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抗性质的武术,是武术在技击方面的功能得到了发挥。
  被称之为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大使的电影同样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武术克敌制胜的印象。从上个世纪中国武术的杰出代表人物李小龙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一些功夫片一方面使中国武术进一步风靡世界,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是功夫这一概念。近代崛起的成龙也拍摄了一些武术片,最近又进入了好莱坞。后来崛起的新一代武术家,如李连杰等,也依赖武术片进入好莱坞这样的电影大国。中国武术通过电影这种媒介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武术的世界影响力,但是武术片中主要展示的是武术的技击内涵这一方面。尽管后期拍摄的一些武术片,也开始注意到如何通过武术注重“德”的修养、“德”的追求、人性境界的追求这些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外国人对中国武术这方面的印象还不是很强烈。
  因此,外国人对武术的习惯印象是武术等同于功夫,它具有一种神秘性,又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武术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武术技术动作、所产生的效果、所展示出来的身体语言的复杂程度,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高度的专业性一方面奠定了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独有的文化地位,中国武术了不起!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武术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从锻炼所要经历的艰难、功夫所要达到的境界,显示出的高度的专业性,习练的艰辛性,无形之间在武术和大众之间造成了一定的距离感。尤其是现在的功夫片还表现了一些包括飞檐走壁、出神入化的对抗格斗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武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功夫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众疏离”。事实上我们知道,上述超出人体本能的动作是通过电影的手法、高速拍摄等特技来表现的,而不是通过我们长期练习所能达成的。
  尤其到现代这种疏离感愈发强烈,就是感觉武术好,但是到现代人又不太需要,一般人不太需要。为什么?还有下面的原因。
  2.2社会发展对“和”、“雅”的推崇
  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抗、战争在总体上是受到人类排斥的。我们需要的是“和”的世界、“善”的世界。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1)人性化——对生命的尊重、以人为本,(2)高雅化——对德行、教养的推崇。所以有人说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21世纪也是以健康为中心的世纪。
  我们需要注意,世界在追求“和平”的同时,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高雅化,怎样比较好,比较有教养,人的言谈举止需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这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跆拳道为什么可以进入奥运会,甚至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市场?跆拳道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拳、技击的联系摆在了后面,把礼摆在了前面,非常重视礼的推崇化、程式化,在进行跆拳道练习之前,首先需要明白以什么样的姿势,什么样的服装、什么样的礼仪开始,然后再引导你进入实质性的练习部分。
  因此,对“和”的推崇使得大众对功夫、技击的兴趣会逐渐弱化。
  2.3防身手段和工具的现代化、多样化
  防身手段和工具的现代化、多样化,使得武术(其攻防内涵)不再具有“必选”价值。
  中国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和人的自我防身密切相关。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也包括相当长时间的国外社会,人类的自我防身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没有火器,而且是近距离搏击的时候,拳、刀、枪、剑、棍成为人类最常使用的手段和武器。因此,刀、枪、剑、棍也就成为中国武术中最基本的器械。这也是因为人在一般的生存发展过程当中,这些是他首先最容易能够拿得到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火器逐渐发明并盛行,作为冷兵器之一的中国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走向衰落。如同我们经常说的“哪怕你能练金钟罩、铁布衫,就怕我二指头一扳!”我只要一扣扳机,你就倒下去了,练了功又有什么用呢?与此同时,现在的防身器械逐渐多样化,形成了电子防身器械、化学防身器械,不用说我们男士,就是社会上很多女士也考虑得非常周到,往往携带有此种防身器械。社会上大量自我防身工具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武术原来具有的自我防身价值推到了幕后,增强了大众不太需要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武术国际传播中,武术面临了一个“小众”传播的瓶颈。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必然决定了“小众”传播的瓶颈,当然,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也有它好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武术能够达到的境界。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今天的武术传播、今天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现实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武术呢?我们需要武术国际传播能够适应当代大众需求,使它能够大众化。如果我们的武术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只有小众能够呼应,少数专业人士来呼应你,那么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只是一句空话。现今的武术国际传播与孔子学院相结合已经极其普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武术国际传播走进孔子学院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学习。今天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在反思,原来我们主要传播的是语言,即汉语,但是仅仅只有语言显然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能够支持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的,更多的是在其他广泛的文化领域的知识内涵,要用语言的工具来接受中国人在自然、历史、地理、文化、伦理等方方面面的认识,它需要更多的文学成果、艺术成果,也包括我们的武术成果。因此,武术的国际传播需要的是大众化传播,能够切合大众需求的传播。

  三、武术国际传播需要培育大众需求
  武术“小众化”传播的现实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内在要求存在的落差,迫使我们反思如何突破这个专业化的瓶颈。现在的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是不存在的,我觉得关键在于要善于培养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
  中国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和人的自我防身密切相关。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也包括相当长时间的国外社会,人类的自我防身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没有火器,而且是近距离搏击的时候,拳、刀、枪、剑、棍成为人类最常使用的手段和武器。因此,刀、枪、剑、棍也就成为中国武术中最基本的器械。这也是因为人在一般的生存发展过程当中,这些是他首先最容易能够拿得到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火器逐渐发明并盛行,作为冷兵器之一的中国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走向衰落。如同我们经常说的“哪怕你能练金钟罩、铁布衫,就怕我二指头一扳!”我只要一扣扳机,你就倒下去了,练了功又有什么用呢?与此同时,现在的防身器械逐渐多样化,形成了电子防身器械、化学防身器械,不用说我们男士,就是社会上很多女士也考虑得非常周到,往往携带有此种防身器械。社会上大量自我防身工具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武术原来具有的自我防身价值推到了幕后,增强了大众不太需要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武术国际传播中,武术面临了一个“小众”传播的瓶颈。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必然决定了“小众”传播的瓶颈,当然,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也有它好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武术能够达到的境界。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今天的武术传播、今天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现实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武术呢?我们需要武术国际传播能够适应当代大众需求,使它能够大众化。如果我们的武术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只有小众能够呼应,少数专业人士来呼应你,那么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只是一句空话。现今的武术国际传播与孔子学院相结合已经极其普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武术国际传播走进孔子学院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学习。今天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在反思,原来我们主要传播的是语言,即汉语,但是仅仅只有语言显然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能够支持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的,更多的是在其他广泛的文化领域的知识内涵,要用语言的工具来接受中国人在自然、历史、地理、文化、伦理等方方面面的认识,它需要更多的文学成果、艺术成果,也包括我们的武术成果。因此,武术的国际传播需要的是大众化传播,能够切合大众需求的传播。

  四、武术国际传播需要培育大众需求
  武术“小众化”传播的现实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内在要求存在的落差,迫使我们反思如何突破这个专业化的瓶颈。现在的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是不存在的,我觉得关键在于要善于培养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
  中国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和人的自我防身密切相关。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也包括相当长时间的国外社会,人类的自我防身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没有火器,而且是近距离搏击的时候,拳、刀、枪、剑、棍成为人类最常使用的手段和武器。因此,刀、枪、剑、棍也就成为中国武术中最基本的器械。这也是因为人在一般的生存发展过程当中,这些是他首先最容易能够拿得到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火器逐渐发明并盛行,作为冷兵器之一的中国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走向衰落。如同我们经常说的“哪怕你能练金钟罩、铁布衫,就怕我二指头一扳!”我只要一扣扳机,你就倒下去了,练了功又有什么用呢?与此同时,现在的防身器械逐渐多样化,形成了电子防身器械、化学防身器械,不用说我们男士,就是社会上很多女士也考虑得非常周到,往往携带有此种防身器械。社会上大量自我防身工具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武术原来具有的自我防身价值推到了幕后,增强了大众不太需要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武术国际传播中,武术面临了一个“小众”传播的瓶颈。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必然决定了“小众”传播的瓶颈,当然,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也有它好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武术能够达到的境界。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今天的武术传播、今天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现实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武术呢?我们需要武术国际传播能够适应当代大众需求,使它能够大众化。如果我们的武术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只有小众能够呼应,少数专业人士来呼应你,那么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只是一句空话。现今的武术国际传播与孔子学院相结合已经极其普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武术国际传播走进孔子学院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学习。今天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在反思,原来我们主要传播的是语言,即汉语,但是仅仅只有语言显然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能够支持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的,更多的是在其他广泛的文化领域的知识内涵,要用语言的工具来接受中国人在自然、历史、地理、文化、伦理等方方面面的认识,它需要更多的文学成果、艺术成果,也包括我们的武术成果。因此,武术的国际传播需要的是大众化传播,能够切合大众需求的传播。

  五、武术国际传播需要培育大众需求
  武术“小众化”传播的现实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内在要求存在的落差,迫使我们反思如何突破这个专业化的瓶颈。现在的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是不存在的,我觉得关键在于要善于培养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
  中国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和人的自我防身密切相关。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也包括相当长时间的国外社会,人类的自我防身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没有火器,而且是近距离搏击的时候,拳、刀、枪、剑、棍成为人类最常使用的手段和武器。因此,刀、枪、剑、棍也就成为中国武术中最基本的器械。这也是因为人在一般的生存发展过程当中,这些是他首先最容易能够拿得到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火器逐渐发明并盛行,作为冷兵器之一的中国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走向衰落。如同我们经常说的“哪怕你能练金钟罩、铁布衫,就怕我二指头一扳!”我只要一扣扳机,你就倒下去了,练了功又有什么用呢?与此同时,现在的防身器械逐渐多样化,形成了电子防身器械、化学防身器械,不用说我们男士,就是社会上很多女士也考虑得非常周到,往往携带有此种防身器械。社会上大量自我防身工具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武术原来具有的自我防身价值推到了幕后,增强了大众不太需要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武术国际传播中,武术面临了一个“小众”传播的瓶颈。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必然决定了“小众”传播的瓶颈,当然,中国武术的高度专业化也有它好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武术能够达到的境界。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今天的武术传播、今天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现实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武术呢?我们需要武术国际传播能够适应当代大众需求,使它能够大众化。如果我们的武术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只有小众能够呼应,少数专业人士来呼应你,那么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只是一句空话。现今的武术国际传播与孔子学院相结合已经极其普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武术国际传播走进孔子学院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学习。今天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在反思,原来我们主要传播的是语言,即汉语,但是仅仅只有语言显然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能够支持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的,更多的是在其他广泛的文化领域的知识内涵,要用语言的工具来接受中国人在自然、历史、地理、文化、伦理等方方面面的认识,它需要更多的文学成果、艺术成果,也包括我们的武术成果。因此,武术的国际传播需要的是大众化传播,能够切合大众需求的传播。

  六、武术国际传播需要培育大众需求
  武术“小众化”传播的现实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内在要求存在的落差,迫使我们反思如何突破这个专业化的瓶颈。现在的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是不存在的,我觉得关键在于要善于培养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
  市场是可以培育的,这已经被产品营销学、产业经济发展现实所证实。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一个真理:市场需求决定生产,同时也可以创造一种需求来引导产业的发展。上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我有幸能够到国外的高等学府从事留学或研究工作,这一经历也使我对国外传播学的研究有了切身感受。那时我在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从事传播学、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我们今天所谈到的新媒体,实质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在日本已经出现,而那时中国还不知道有这个概念。当时的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和NHK数字技术研究所、NEC公司一起进行研究,如何培养大众需求以推动产业的更新换代,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举例来说,那时的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每个家庭拥有两台甚至是三台电视机,家家户户都买了那么多的电视机,电视机放在那十年八年都看不坏,电视机的生产与销售必然成问题,这个产业显然要萎缩!那这个产业还要不要发展呢?在这种背景之下,研究机构的研究主要围绕使用什么办法能够让人们把家里的电视机扔出去,从而购买新的电视机。但是,拿什么东西来引导大家把家里的旧电视机扔出去而买新的呢?这就涉及到开发什么样的电视机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了数字电视的概念,提出了高清晰度电视的概念,提出了双向交流的概念。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我们今天在中国谈到的很多基于互联网产生的互动,在国外由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早已经开始了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和有线电话网络结合开展互动服务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又结合了新兴的电脑网络。所以,后来对于今天的数字电视,也包括今天的手机和手机电视的应用,均是在培育市场,在通过培育市场的需求来引导产业的发展,引导产业的更新换代。
  如此看来,今天的武术国际传播需要培育武术国际传播的大众需求,但是这个大众需求从那个切入点入手要较好一点呢?这一大众需求必然要能够适应人类文明的总趋势。今天人类文明的总趋势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养生的需求,所以说在21世纪,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健成为人类健康的主题,尤其是自身保健日益成为现代人的时尚意识!前任副总理李岚清写了一首叫《健身好》的顺口溜:“自己不受罪,家人少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这首顺口溜概括得非常深入,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自身的保健日益成为现代人的时尚意识,而且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非常重要。
  我们的武术除了前面所说的专业化的技击内容以外,武术养生同时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这种博大精深的内涵又与中医养生相通,又别具“养·练”互补的特点。如果将中国武术具有的养生价值与大众的内在需求达到完美契合,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就有新的希望!
  
  七、中国武术具有的养生内涵
  武术养生具有养、练互补的特点,武术不光是养,它同时也要练,如果说中医是通过别人来帮你养,而武术是自己通过练来养,养练结合。这种以练为形、为动、为生命体现和象征的特点,成为武术养生与中医养生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武术养生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果将武术养生进行简单概括的话,我认为武术养生具有以下特点:(1)别具一格的形象展示美。这也是为什么武术套路表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通过武术特有的形体造型结构语言,能够别具一格地展示英武俊秀、刚柔相济的形象美;(2)运动情态美。武术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因其自身的运动特征,尤其是丰富的拳种,异彩纷呈,具有特殊的运动情态美;(3)动静和谐美 。武术锻炼讲究“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境界,急徐快慢,拳随意动,身心相随,动静和谐。如此种种,所以,在练的过程中间,具有怡情悦性的感受。从而达至身心的和谐,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效。
  再从学理上看,“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易经》作为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为什么发展至今天我们还是愿意从古籍中去寻找一些依据呢?如果我们放眼看看世界的文明和文化,在中国的古代、欧洲的古代,很多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通过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包括宗教人士的探讨,总结出了一些基本规律,并通过语言的形式得以传承。这些规律在今天来看比较简洁、深奥,但是这些原理与今天的理论高度、学理高度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从《易经》这本古老的著作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丰富内涵。由于当时的文字和表达局限,有些至今未必能够解释得相当深刻和全面。中国武术中蕴含的阴阳、五行、“精、神、气”等观念是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源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典型代表,它是一个源头性的东西。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人对它又赋予了不同的理解,从而丰富、完善、发展了中国武术。
  武术养生的练养相间、“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非常符合绿色健身、休闲健身的现代养生理念,而且在武术在养生这个层面,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异彩纷呈,非常有利于适应个性化养生情趣的需求。武术养生从大的流派来说,主要有少林、峨眉、武当;从拳种来说那就更多了,各种各样的拳种,八极、披挂、螳螂等等;从养生来说,太极、气功、太极推手、峨眉养生等等,武术的门派众多,异彩纷呈对武术今天的国际传播非常有益,你喜欢太极你可以练习太极,你喜欢推手你可以练习推手,你喜欢武当你可以练习武当,你喜欢螳螂你可以练习螳螂,你喜欢五禽戏你可以练习五禽戏,上述内容的存在有可能使国外的大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从武术养生的视角进行国际传播有利于进入广大外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一定要进入日常生活才能使我们创造大众需求。我弟弟吴信良从事武术运动已经几十年了,他是我国在全国体育比赛中很早练习醉拳、醉剑、醉棍的运动员,并获得过金牌。他非常喜欢技击这个方面,应该说技击是他的长项,但是,他追求的境界也是养生。他认为武术发展到今天,养生很受国际友人的欢迎,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国际友人去访问四川和重庆的时候,国有关方面也会常常请我弟弟出来接待这些友人,从散打、擒拿、技击,以及太极推手等方面作一些交流。不少国际友人不仅很高兴感受到武术在技击方面的内涵,同时也对感受到武术养生方面的功能而高兴。
  再有,中医养生和武术养生都讲究与追求“治未病”的境界,不是你生病了才来看中医,不是你生了病才来练武术。毫无疑问,生病之后中医可以给你提供治疗,我自己是非常崇敬中医的,因为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在我自己的亲人中间,也包括我的朋友中间,都有中国很著名的中医,他们确实在我非常为难的时候,在我的家庭成员生病的时候,是中医解决了问题,包括我的弟弟吴信良,也正是中医治好了他年轻时代曾患有的结石病,从而恢复了健康。中医不仅能治病,还追求“治未病”,没有病的时候给你一种养生的方法,注意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的境界。所以,中医的境界与武术的境界是相通的。但是,这种境界以前被世人知晓和宣传得不够。 

  八、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武术养生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医和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可以为全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巨大宝藏。但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缺少向世界宣告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才有足够的自信心来说起这个论断,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发展到今天,时代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影响力是文化影响力的基础,一个国家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经济影响力,你即使具有深厚的文化在世界上也是说不起话的,他看不起你,中国人的地位,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发言权也与中国在世界的实力提升密切相关。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经过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开始看到中国实力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实力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厚的基础,也提供了一个契机。中医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看看中医方面的情况。目前世界正愈来愈关注中医中药,如:日本1976年以前,汉方药年产值不足100亿日元,目前年产值超过1000亿日元;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药产业发展强劲,目前韩国国民医疗支出中15%是东医药(中药)。这其中有一个动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些国家的中医药发展和开发有的已经走到中国的前面,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和出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者认真探索的。曾经有人认为中医药没有科学知识,甚至国内曾经也有人提出要全盘否定中医药,但是现在连以崇尚科学的美国,目前也有300多家中药专营公司,各种草药店和含草药的保健品店12000多家,1998年销售额达38亿元,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设立了“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毫无疑问,从中医药的角度、中医文化的角度给我们一个昭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景现在越来越光明。

  九、结语
  总体而言,外部形势和民众内在需求共同孕育了健康传播时代的到来,从养生的维度探讨武术国际传播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是一个有待武术界、传播学界、卫生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宏大话题,我们所作的工作只是抛砖引玉,如何将武术养生文化有力地传播开去,仍然需要付出坚韧不懈而又智慧的努力。

  [作者简介]吴信训:教授、博士、博导,上海大学文科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研究方向)首席专家,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更多武术研究成果内容

 

武术研究成果热点
中国武术抱拳礼
中国武术抱拳礼
浅谈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于承惠的剑论
任意浑圆养生太极拳
刀剑合璧术在武术社会化传播中的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