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馆校的发展趋势 |
马俊祥 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 |
上个世纪80年代,一部《少林寺》唤起了国人心中对武术的情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武术热潮,拥有一身过人武功,成为热血少年的梦想。武术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感兴趣的话题,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武术热来得急,去得快,然而武术馆校却始终大踏步地持续着它勇猛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加入WTO,办学体制也大力改革的发展形势,武术馆校就必然去探索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在新的社会体制下生存与发展。有的学校试图合办,有的尝试联办,希望寻找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在武术馆校的浮浮沉沉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武术馆校发展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谁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作坊式的办学模式,谁就掌握了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一、没有生源,资金紧缺,是武术馆校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不是单靠一身武艺就能闯天下的时代了,“学武无用论”在许多人的头脑里扎了根。现代少年儿童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了,许多家长也不愿自己的独生子女去吃练习武术的这个苦。加之武术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面很窄,就连许许多多的武术爱好者也忍痛割爱,放弃自己喜欢的武术专业,而改行学其它专业,这样在生源上,武术馆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武术馆校,生源就是资源,生源少了,学校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
二、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差,学校管理混乱,是武术馆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育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以政府的计划和投入为主,而武术馆校的资金投入都是靠私人投入,工作人员的工资,学校校园的建设都靠学生的学费补给,税务部门还要收税,主管部门收管理费,所以学校用于教学设备上的钱严重不足,武术馆校教练员的福利待遇较差,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差。同时武术馆校大多都是家庭式的管理,多重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的规划,这种现状与当代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形成了矛盾。武术是边缘科学,既懂现代经济,又懂武术教育,精通教育管理的专门人才少之又少,加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给武术馆校的发展起到了桎梏的作用。
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是武术馆校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武术馆校的风起云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奇特现象,武术馆校在传播武术,普及武术,增加武术人口,为竞技武术培养后备人才,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福建近年来后来居上,武术馆校发展很快,有多所武校人数都超过千人,而它们每年的学杂费都在8000元以上。福建的武术馆校已成为福建的六大体育产业之一。它们的发展如此之快,必定有它们的原因——文武结合,抓质量。
很多武术馆校在实践中不以文为主的馆校,这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艰难。如今全国较大的几所武校纷纷将文化课摆在了重要位置,部分武校甚至将文化课摆在了首位,而武术训练只作为办学特色。这样学生就既能上文化课,又能学武强身,没有耽误学生的前途,实践证明,走文武结合的路是今后发展的总方向。
生源、资金、设备、教师是武术馆校的重要资源。知名度是武术馆校的无形资源,运用新闻媒体宣传学校,宣传招生,对武术馆来说是轻车熟路了。但是,许多武校过份依赖广告宣传,而忽略了对学校硬件的建设,结果,学生来校学习时,都认为被学校骗了,给武术界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队伍,同样要用市场模式建设。在对整体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考核的前提下,还应对师德优秀,业务素质全面的教师,在报酬、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工作业绩不佳,工作态度不好的教师实行下岗淘汰。
现在,体育产业的概念已深入到许多人的心目中,中国体育产业已迈开了大步,开始了艰难的起飞,中国武术作为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其发展前景,必定辉煌。作为武术产业的一部分,武术馆校已辐射到所有的武术市场范畴。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武术馆校将会成为中国武术产业及中国体育产业的龙头老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