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的红拳情结

马文国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  


    

 
  去年的时候,和八斤老兄就聊到想筹划一个关于红拳的文化论坛,邀请全国知名的武术学者和文化学者,立足于红拳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出红拳人自己的声音。今年,时至岁末,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全国的学者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当然,在座的大多数是我的师兄,学问比我优秀很多。本来很想写一篇纯学术的论文,却在落笔前改了想法,想和05年的时候一样,写一篇关于红拳的文章,不是十分严谨的学术论文,却也拉拉洒洒,构成一篇来自一个陕西人对红拳和红拳文化现象的关注。正如我04年第一篇写红拳的文章一样,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文化红拳》,从那篇之后,两年的光景里,有了多达10篇的文化红拳系列文章。很怀念七年前的时光,那个时候在上海求学,每天可以和导师邱丕相先生请教、讨论很多学术的问题,开阔了我的视野,而又在平日里积累了很多素材,所以在那个时候除了完成博士论文,还写了30多篇关于武术的文章,几乎都是发表在《中华武术》杂志,还写了将近50万字的日记,留待日后整理。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陕西人为什么这么钟爱红拳,而红拳作为一个拳种,在陕西发展的红红火火,让其他的兄弟省市十分羡慕。红拳文化研究会的活动我几乎都参加,和红拳的前辈们、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相聚,每次都有很深的感悟和体会。这是一群对红拳有着深厚情感的红拳人,朴素,真切,豪迈,他们用生命在传承红拳的技术和文化,他们也在用真情捍卫着属于红拳的尊严。人们常说,陕西人保守,封闭,然而这保守的心态里却孕育了这厚重的红拳,成为红拳人的宝贝,倍加珍惜。也每每为这样的一个充满豪情和力量的群体所感染,他们来自民间,发乎性情,不向政府要钱,自觉而倔强地守护着红拳的文化和文化的红拳。在我幼年的记忆里,那个时候,习武之风还是十分兴盛的。周围的村子里有不少练拳的人,人们称之为“拳客”、“把式”或者“拳匠”,谈论的时候也是充满了敬意。对同村的一些习武者,人们总是抱着一种神秘,私下里提到的时候,常常会说:“那个人手里有两下子”。在我幼年开始习武的时候,在乾县一个叫“杨汉村”的村落,在一位姓胡的老拳师家里,大家在煤油灯下挥汗如雨。那个时候并不知道所习练的拳就是今天的红拳,而老师父因为出身的缘故也是偷偷摸摸地教拳,生怕传出去给自己带来麻烦。杨汉村是方圆闻名的“拳窝子”,村里习武风气很盛,几乎每家都有人习武。而这两年返乡去考察,已经十分的冷清和落寞了,提到拳技,很多人已经陌生了。聊以欣慰的是当年和我一起习武的一位师叔胡振武,已经年逾六旬,依然在坚持每日习练,传授几名周围村里的徒弟。在农村走向城镇化的今天,一大批文化遗存在消亡,淹没于工业时代的尘埃之中,唯有一批有气节和操守的拳家能够坚守古训,克服各种生活上的困难,在传承和延续我们祖辈们留下的技艺。和师叔聊天的时候,问到当年很多师兄弟为什么未能坚持习武,中断了,师叔说大家都是要忙生计,养家糊口,而练拳和教拳毕竟不能成为一个职业,让人唏嘘不已。上初中的时候,很羡慕县城武术队的队员,他们可以每天穿上带三道白杠的蓝色运动服在县城的体育场里训练,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奢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却因为家里反对习武而未能如愿。后来到了省城,遇见了恩师高西安先生,正式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专业武术生涯。后来通过自己的辗转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最欣慰和自豪的是和红拳人成了最贴心的朋友和兄弟。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语,让我每次读到总是振奋。红拳人称已经作古的马振邦老先生为红拳的“知心人”和“贴心人”,这是多么亲切而又朴素的情感!今年马振邦老先生归真一周年纪念大会,红拳人就来了八百多人,全部是自发的,红拳人不会忘记一个常年支持红拳发展,一身正气的“贴心人”。纪念大会上,红拳研究会的老会长雷志敏亲自致辞,追忆马振邦老先生和红拳人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言语间几度哽咽。《中华武术》的主编李平更是推崇马老先生身上的这股正气、豪气,胆气充沛,和红拳人一生紧密相连。红拳人那天都是一身红装,再次用最古老的拳艺来缅怀一位在红拳人中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人。自从05年开始撰写红拳的文章开始,和红拳人有了密切而深情的交往。尤其是07年一篇《八斤与红拳》写出了红拳人的气势、风骨与品格,还有红拳人所蕴含的强大,让我再一次走近了这群可爱、可亲、可敬的红拳人。外省的朋友常常问我,红拳为何如此强大而有生命力,又有超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在当今武术界几乎是一个奇迹。我也试图从文化的氛围中探寻一个答案,后来还是从红拳人的一言一行、一拳一式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秦人自古尚武,崇尚强悍勇武,长安自古是“文武盛地”,造就了陕西人对武术的推崇。今天的陕西已然成为全国的武术大省和强省,红拳人作为一只劲旅和生力军,功不可没。红拳是陕西土生土长的唯一拳种,在陕西相对封闭保守的文化氛围之中并没有受到多少外来文化和拳种的影响,从而造就了陕西敝帚自珍的红拳。陕西人一旦习了红拳,就如同吃了一碗老米家的羊肉泡,从此不再想别家的泡馍。陕西人聊起美食那是如数家珍,谁家的泡馍,谁家的水盆,谁家的醪糟,谁家的酸汤水饺,那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情愫,单纯、固执和浓烈,不容别人相扰。红拳亦是如此,入了行,进了门,别无二家,一头闷到底。所以在我熟知的红拳名家里,几乎都是终身习练红拳,偶尔有涉猎太极抑或形意,大多是以红拳相伴终生,并且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和倔强才使得红拳成就了今日的强盛。在陕西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庙会上,一批红拳人不分老幼在拳场上演示拳技,周围站满了围观的人群,老拳师下场慢悠悠,一拳一掌,动作严谨丰满,有条不紊,不温不火,讲求“火候”,体现了红拳所信奉的“耍拳”之说,煞是耐看。而青年则是揭抹捅斩,闪绽腾挪,时而炮锤,时而六趟。“耍场子”是红拳人十分珍视的一种文化,开场的流星和收场的春秋往往是雷打不动的程式,每一位拳师都热情高昂,一旦谁没有机会下场,便立刻红脸,这种浓烈的参与情结也是绝无仅有的。在我的印记里,大凡“耍场子”,和志强的流星、杨明华的大枪和东娃的春秋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必有内容,时常也会有翻拳、绨袍剑、风磨棍以及苗刀,不同流派的拳技汇集在“场子”里,俨然成了陕西人的一道文化盛宴。而一旦要去“耍场子”,大家也是放下手头的活儿,一声令下,开车的,坐车的,搭车的,一路浩浩荡荡,聚合在约定的地点。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是一身红色的表演服。毕了,合影的时候,透过取景器看到的皆是一幅幅陕西愣娃的摸样,一个个脸色冷峻、肃然,如同千年的兵马俑。这是我印记中红拳人的脸谱,欣赏并喜欢这样的脸谱,自己也欣然于时常被别人认为具有兵马俑元素的脸庞,天生老陕,大碗吃面,顶天立地,即是如此,如同在塬上信步吼一段万丈豪情的秦腔。哪一个红拳的弟兄家里老人过寿或者孩子结婚,总是会汇聚一批红拳人,大家在一起喝酒畅叙,其乐融融。酒过三巡,来了兴致,就在院落里直接行拳走架,或是推手,或是红拳的跑拳打手。末了,又回到桌旁,点评一番。让观者为之心畅舒然,艳羡这武林人的独有情趣,乐意停留在这武者的情景之中。让我十分感动的是,每逢一位红拳老拳师过世,红拳人都会在会长邵智勇的带领下,拿上家伙,无论多远,都要在村里老拳师的灵前耍一回场子,村里的人纷纷赞叹,原来久居乡村的乡邻在生前有这么一帮武林的朋友,蔚为壮观。一位隐没乡间的老拳师因为红拳人的关注和敬重而获得了一种尊严、荣誉,无关任何官方的封号,却是来自民间最为深切的纪念和相送,这是红拳人令人感叹和敬仰的一种行为。正是因为如此,红拳多年来在民间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红拳人依恋、追随和难舍。红拳的“掌门人”八斤是和我相交多年的挚友,他幼年习练红拳,一生嗜好红拳,离不开红拳,把红拳视为生命。从1994年开始,担当大任,致力于红拳的传承和推广。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每年从企业拿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红拳,把企业委托给别人,自己一心扑在红拳的事业上。他生如其名,厚重、坦荡、耿直、倔强而又张扬。无论在全国还是陕西,一旦有机会提到红拳,立刻滔滔不绝,对红拳的历史、文化和技法如数家珍,时常会趁着酒意演练几招刁钻鬼拿的红拳技法。八斤已经50多岁了,每逢表演,也要亲自下场,他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拳。正是在八斤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下,红拳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建立了80多家传习所。用八斤的话来说,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咱们的红拳人。他欣慰和自豪今天的成绩,也无悔20多年的选择和付出。和八斤相识和交往的人都说八斤有着浓浓的红拳情结,浓烈、厚重、严实,感动着八斤自己,也感动着八斤身边的每一个红拳人。西安已经进入冬季,天气日趋寒冷,今天的西安飘起了难得的雪花,品着热气腾腾的一壶大红袍,想起红拳,心底是一种热烈,如同火一般的感觉,来自红拳,也来自这帮具有浓烈红拳情结的红拳人。身在武林,情系红拳,做一名红拳的“贴心人”,幸甚,足矣。
  传统武术是一个充满亲情,能量与正义的江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敬畏孕育了武术人之间最为深切的情意。红拳文化论坛期间,著名武术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韩建中教授,著名武术文化学者王岗教授鼎力相助红拳盛事,在午后西安的阳光中,一起合影留念。一批痴心于传统武学的人,相约红拳盛事时刻,用激情,文化和身体表达自己对武学的理解与阐释。虽然时有碰撞,但璀璨绚丽的智慧火花却碰撞出红彤彤,红艳艳的篝火。心仪于这一刻,灵感的交融在这冬日的阳光里,和煦传扬,分享彼此,触动内心的情愫,植根于长安文化的酽实帷幕之中,固守武者的一份单纯。
  老陕的幸福时刻,红拳人的脸谱群像,秦人的精气神,生,冷,倔,蹭。老拳师们上台领奖,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腿脚颤巍巍,心里论坛结束后,举行了红拳传习所和保护基地表彰仪式,举行了红拳非遗丛书的首发式,厚厚的一本书,洋洋30万字,凝结了红拳的历史,文化和技法,留存了红拳人温馨的记忆。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一段沉重的历史,一场民族的灾难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投身于民族的复兴才是对先烈和死难者最好的告慰。大国需要具有大国情怀的人民,擦干眼泪,毅然前行,融入世界,保持本色,彰显中国符号和力量。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大国风范,汉风唐韵,内外兼修,威武中华!红拳文化论坛会场,现场提议休会,全体起立,在国家公祭日,为在那场惨烈而正义的战争中牺牲的同胞集体默哀一分钟,体现全体武术人,红拳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

 

 

〉〉更多武术文摘内容

 

武术文摘热点
论新时代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5年,中国武术稳步推进
心中长剑
心中长剑
心中长剑
一个时代的“太极”光辉 ——刘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