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打之我见

臧晓忠    


    
  [按:本文作于1992年5月,1991年在北京举行了“迅华杯”国际武术散手邀请赛,影响很大,当时是响应《武魂》杂志的讨论建议而作,《武魂》当时的主编魏珉先生退稿给我的信中说:“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人反对那么做,而且这些人正管着我们”。后来,我把稿子给了《搏击》,发表于1993年的第11期]




  中国散手从开展以来,关于其应具有何种风格一直争论不休,我觉得发表的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当如同(或近似)于武术套路那种潇洒的风格,一类则是认为不管它拳击加腿、拳击加跤,只要管用就行,同时认为武术套路是“花架子”。
  抱前一类观念的人对传统比较感兴趣,认为传统的什么都好,思想上认定套路里什么东西都管用,都可以拿到擂台上去,觉得多少年来挖掘整理的套路那么多种,哪能是废纸一堆?这种先入为主的偏激观念,使他们对传统武术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一旦看到擂台上竟相出现的拳击加腿技术便禁不住大呼有辱祖宗脸面。
  有的人认为目前散手技术粗俗不堪,不能象套路表演那么潇洒,其实散打对搏也是可以显得潇洒的--------但只有在对搏双方的水平差距比较大时才会出现。平心静气想一想,对搏的双方均是训练有素之士,哪里会轻易地败北而逃?又有几个人那么潇洒地高出别人许多?
  目前中国散打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开展的,而非民间比武,有的人无视体育运动的属性,要散打“拳拳到肉”拿出“绝技”往死里打,这是极不理智的。我们应当理解体育运动的宗旨,不应当拿运动员的生命开玩笑。有的人也许要强词夺理:我又没教打死人!且慢,那种取下拳套,减少禁区,开放个别危险技术的呼声可是你发出的。
  稍具技击常识的人都会(应当)明白,即使对搏双方都是高手,毫无限制的徒手对打也会致一方于死伤之地。武功再高也可能被打死打伤,对抗双方水平存在差距毕竟是绝对的。
我认为将戴手套受规则限制等看成累赘的同志是在追求一种刺激性,一种对武术搏击功能高度发挥,带有原始野性色彩的渴望。
  某些人口口声声过去传统擂台赛如何如何,其实他也没有真正看到过,只不过是书本上只言片字的记载,甚至是从武侠小说、武打电影上了解的,以其昏昏,眩惑大众,真是丑恶之极!仅就当今武林中尚有人参加过的解放前几次擂台赛来讲,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第二届国术考试时因不用护具致使参赛者不敢轻举妄动,很不精彩,据悉当时也是因有些人认为护具影响功力发挥而改变形式的,但护具拿掉,并没有出现那些人所希望的精彩局面。今天当我们又搞擂台赛的时候,难道不应吸取以往的这种教训吗?
  关于拳击加腿的说法,实际上我认为中国散打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要能战胜对手。正如有的人吹嘘他的师祖、师父功夫如何如何高明,他本人却不堪一击时,大家都会讥笑这个人吧?!那么对于散打为什么就不乐意去追求实搏的效果,而在风格形式上兜圈子呢?
  实质上在过去武林中许多武师就主张“胜者为王”,就是说甲打败了乙,那么乙的理论技术对于甲来说都是没用的,甲的技术和理论都会被乙奉为宝笺,你不承认就不行,打不过人家就得服气。同时据我所知所学,武林中的一些擅长技击的高手都有秘传心法,教一般人都是套路和简单的打法,心法都是传给得意门生的,这个心法有时与他教给一般人的技法差别是很大的。
  空讲不如手对手,我建议来一次全国性的散打技术风格擂台赛,让那些口口声声对现代散打不以为然的人显显威风才是,同时我也希望抱着这种观念的武林同仁中的某些不要只讲不打,不敢见真章!
                  



  近来有些人对民间武师重视起来,言下之意,便是民间武师如何如何能打,其实不必急于全盘肯定,我认为民间确实有高手,但是能打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民间高手人数极少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方面:1、许多人训练条件跟不上; 2、许多人没有拜到能打的师傅 ;3、许多人并不能吃苦,练散打只是一时的冲动; 4、许多人实战机会少,经验不丰富 ; 5、许多人眼界不宽,不肯吸收别人别派的长处。
  武林中长期以来有一种误会,认为凡练武的人都能打,实际上许多练武人的名声并不是打出来的,当今某些人名声很大就不怎么能打。名人与散打高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号。
  几年来我执教于全国各地,所遇民间武师不计其数,其中能打的很少,善打者更是微乎其微。有的武师实战经验极差,轻易的前进后退随时可见,慌慌张张;有的武师苦练铁砂掌、鹰爪功之类的功夫,但技术死板、速度不快,都被打上了还没有反应过来。 当然提这些并非否定所有的民间武师,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民间高手人数也是有限的。近几年来,各地武馆林立,打着民间高手旗号的也不在少数,但普遍散打水平差劲,胡吹乱叫,搞起散打也不过是拳击加腿,并没有什么传统色彩,对于这种状况大家应当警醒。




  形成当前这种内容是拳击加腿,名称却是武术散打的局面,散打本身除了规则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即运动员的问题。
  现在很多散打运动员从一开始就是为比赛而练、而打,开始参加散打训练时往往年龄偏大,根本来不及进行正规的传统技击术训练。往往散手队从计划上就要求队员两、三年之内打出成绩,而传统散打的训练两三年内出成绩的希望则较小,许多教练也不耐烦,于是对传统技击嗤之以鼻。有的人虽也承认传统技击的实效,但自己在任期内如不赶快使队员出成绩,则自己就要被免职,故只好选择拳击加腿式的练、打法。当然教练员本身的技术局限和眼界局限也会影响这种选择,但总的说来,体制上的缺限是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发觉一个明显的矛盾,即倘若真的让散打队员都接受传统散打训练,几年之后是不是一定能有所成就,擂台赛是否就让人赏心悦目了呢?而且几年之内没有什么成绩,这笔训练经费又从哪里来呢?
  认真考虑一下,就会感到希望有点渺茫了,如果忽视了实际情况,美好的设想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体制上的重大缺限 还有教练员的任用问题,如在民间和军警执教时教练必须有实战能力,而一些正规散手队教练的任用却是官腔官调,要看有没有大学文凭,又要看有没有很长的教龄和本人参加比赛的成绩等等,其实关键就在眼下,而不是过去的成绩如何如。这种样子明显阻碍了民间人材的选拔,甚至民间人材根本没有与那些持着大学文凭的人竞争的机会,什么传统散打哪里能得到发扬光大。



  在一些人心目中,传统武术拿拳击加腿式的散打没办法,其实不然,虽然正如前所述,民间散打高手人数极少,但正是这少数人却极具实力,而且现在拳击加腿式散打的特点已为人所熟知,尤其是民间精研散打的人更是倾心研究,所以民间高手是具有从技术上胜过拳击加腿式散打的能力的。 但是我们不应盲目乐观的是,民间高手在现行体制下还难以委以重任,而且民间传统散打技术随着开放流行也会出现水平停滞不前的局面,对此应有心理上的准备。
  散打技术争议的一个焦点就是手法应不应当用拳击技术,我认为,戴上手套就一定是用拳击技术的看法是错误的,本人已经过多次实践,完全可以在戴手套的状况下打出一些传统武术手法。有的同仁认为除下手套利于发挥掌、指、爪的作用,这也颇有商榷的必要,实际上擂台赛指法是不能用的(容易伤人也容易挫伤自己的手指),用手抓人在速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传统掌法中的一些实际运用中容易挫伤自己的手腕,缺乏价值。我的看法是这些同仁切忌想当然,最好与拳击手试试这些技术,看看效果如何。
  以上谈的是我的个人见解,虽然不乏个人亲身体验,限于水平,其中误差,尚祈贤达指正。

 

 

〉〉更多百家争鸣内容

 

百家争鸣热点
论武术科研学风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一)
截拳有道文似武,红楼无梦假还真
截拳有道文似武,红楼无梦假还真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一)
传统武术新模式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