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有道文似武,红楼无梦假还真

  刘东晨  


    

 
 

 
  学文的不知道曹雪芹的《红楼梦》,习武的不知道李小龙的截拳道,大概有点像网民们不知道芙蓉姐姐、追星族不知道“超女”妹妹一样,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食人间烟火呀。其实,你大可不必刻意去了解姐姐妹妹们姓甚名谁,在这个不用耳朵就能听见各种人为制造出来声音的世界,你是躲不开苍蝇的嗡嗡声的。看过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吗?孙悟空捂着耳朵惨叫,字字血声声泪向观音姐姐哭诉唐僧哥哥的精神性骚扰,那可真是神来之笔——在这个大师可以大量自我克隆、明星可以像小鸡一样孵化、人人都扯着嗓子传销着“我行我能我可以”的时代,被大话的何止是一部《西游记》呢?
  据说少时爱读《红楼梦》的都是天才,这我相信。能读容易,估计初中毕业再凭借汉语字典,基本能够通读,但爱读就不简单了。什么叫“爱”?爱读说明已经达到人我合一、书我合一的境界了,当然是非天才不能为之——在荷尔蒙还没有充分分泌的年纪就读得懂“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不是天才是什么?最近由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正在热播,新一轮的“张热”又开始了。这个墙外开花墙内香、生前比生后寂寞的女作家,就是一个自幼爱读《红楼梦》的天才女子。还有三毛,也是《红楼梦》的粉丝。这些传奇女子爱读《红楼梦》我很能理解,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很能让喜欢做梦的女孩子产生美好的联想,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独自享受虚幻世界的自我满足——这和现在许多孩子迷恋网络的情形差不多。可有不少男作家也声称自己自幼喜读《红楼梦》,不禁令我因纳闷而佩服——毕竟人家是天才,咱不能和天才比。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初中课本里节选了一篇《林黛玉进贾府》的文章。在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那近乎宗教般顶礼膜拜的感染下,我第一次拿起《红楼梦》原著来。不看则已,一看就产生了自卑,老师那么推崇的世界名著,怎么自己就不喜欢呢?满篇的东家长西家短,一大堆乱糟糟的人物关系和小女人的心思与眼泪,琐碎的家庭事务,加上看不大明白的方言,这一切,让我终于放弃了通读《红楼梦》的念头。让别人去做天才去吧,我还是做我的凡夫俗子。
  其实,我本该是一个应该好好读读《红楼梦》的人,因为我大学的第一个专业就是汉语言文学,通俗的叫法是中文。学中文的不读《红楼梦》,简直就是对祖国文化的大不敬。为了应付作业,我在选修明清文学课时,硬着头皮把《红楼梦》通读了一遍,这是我第二次读《红楼梦》,可惜还是不太喜欢——我更愿意读小仲马的《茶花女》和金庸的《鹿鼎记》——大概这就是像我这样资质愚钝的人物和天才人物的区别吧。人人都说曹雪芹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是大手笔,“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可我总觉得和金庸描写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出场相比,《红楼梦》比《鹿鼎记》还是差了那么一截子。《鹿鼎记》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开篇伊始就血雨腥风暗藏杀机,由明末著名隐士吕留良引出另外两位当世名儒,一是黄宗羲,一是顾炎武——稍有点历史文化常识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这两个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以苍生为己任的文人呢,在不动声色间第一个伏笔已经埋下。接着,通过黄、顾两位大儒之口,介绍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明史案”,惊心动魄的血案中又引出一位传奇人物吴六奇的故事来——这段文字已经纳入高中语文教科书,可见其已经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形、神、意足以作为作文之楷模。记得当时读到这里,不禁为吴六奇的故事激发出一股豪气,第一次立下了练成绝世武功拯救苍生的誓言。特别是吴六奇的一句“平生不识陈近南,纵使英雄也枉然”, 更让我是对英雄心目中的英雄油然而生神往:而这正又是一个伏笔。接下来,就在三位大儒在河中小船之上秘密谈起吴六奇的事迹时,没料想却被几名跟踪已久的清朝鹰爪探知了这天大的秘密——要知道当时吴六奇明为清朝广东通省水陆提督,实是天地会洪顺堂香主,肩负着反清复明的大业,一旦身份被揭穿,后果不堪设想。黄、顾、吕三位虽誉满天下,可惜只有书生意气却没有对付朝廷鹰爪的武功,眼看黄、顾、吕三人招致杀身大祸,传奇大将军吴六奇也厄运难逃:又是一波三折的伏笔。当金庸把悬念之弓张得满满的,陈近南出场了——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原著的具体描写。那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正让人目不暇接之际却突然戛然而止,一咏三叹,余音绕梁。
  自古文学艺术领域天才辈出,武术界呢?且不说别人,李小龙应该是一个武术天才吧。按李小龙的成就来说他当然堪受天才之誉,可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情况,却会觉得这样的结论有些牵强:800度的高度近视眼,平足,一米七二的身高,巅峰的体重才140磅——凭这样的身体条件要成为吃功夫这碗饭的人,李小龙的先天条件的确是差了许多。成龙在他的自传中说,他见到过许多比李小龙动作更快、更有技巧、更有力量的人,但李小龙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成龙的话,因为我知道,李小龙的天才不是表现在他的身体条件上,而是体现在思想上,他以平凡人的躯体实践着天才的思想。作为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在其《真理不能被限定》一文中说:“什么是截拳道?本意上讲,“截”就是拦截和阻截,“拳”就是拳击,“道”是方法。截拳道的基本概念就是:拦截拳击的方法。请记住,取“截拳道”这个名称只是为了叫法上的便利,我并没有让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本身的解放效应,以为它可以充当习武者自我检验的含义。”李小龙在自创截拳道之前,学习过很多的传统功夫,特别是传统武术咏春拳给他了直接的启迪,并为他的自创截拳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真正使他成功的却是他对传统武术的反叛。
  李小龙习武之初,首先学习的是咏春拳,讲究耕拦摊膀、黏摸荡捋、缠撞挂漏、连削带打的手法,拦截和阻截对方拳头的同时反击,截拳道的基本概念主要反映了李小龙年轻时街头打斗实践带来的切肤感受,这比许多天才的武术大师们纸上练武所谈到的东西要令人信服。在我多年习武的生涯中,发现生活中大多数格斗都是通过拳头完成的,至少在非擂台比赛上,我还没见过谁用腿法KO过对手。原因很简单,高手用手就能解决问题,所以不必用腿;庸手腿法不足以KO对手,所以不敢用腿法。李小龙是个讲实践的人,据他说自己在格斗中如果使用腿法就以侧踹为主,勾踢(鞭腿)尽量少使用。道理很简单,你的胫骨一旦碰到对手的骨头上,巨大的疼痛会让你失去战斗力。八极拳名家杨八愣,一生嗜武如命,精通铁砂掌,据他说,人体中最难练的地方是胫骨,俗称“黑脸”,只有实战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奥秘。我一个学生和人动手,照着对手头部上去就是一个后高鞭腿,对手一声没吭就被踢昏当场,可他自己的脚面却因用力过猛肿了起来,近一个月才痊愈,人的头部骨头是很硬的呀。最令人难忘的是看过的一段一个白人选手与黑人选手的比赛录像。在相互对峙中,只见白人选手突然进步一个后低鞭腿扫向黑人选手,对方一抬膝,就截住了这个强有力的鞭腿的进攻,坚硬的膝盖正好磕在白人选手的胫骨处,白人选手的胫骨无法承受这巨大的撞击力,顿时断为两截!由于骨头断了皮肉还连着,白人选手那受伤的小腿反弹回来后在空中划了个不可思议的弧度,甫一落地,人就扑倒在地疼昏了过去——断为两截的腿已经不可能支撑住他那强壮的身体,而断为两截的胫骨以不可想象的角度瘫在他的身后。这个录像我放给学生们看后,有三个多月没人敢用鞭腿比赛。太惨了!像泰拳手那样练成胫骨猛踢不是不可以,但作为习武者来说,除非你是专业运动员,否则没必要放着实战中拿手的拳法不练而去使用容易受伤的鞭腿。李小龙如果参加现代擂台比赛,一定会苦练胫骨硬度的,但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只选择在街头实战中最有效的技术。
  虽说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反传统的,但在反传统之前他的功夫还是比较传统的。这可以从他和三藩市的功夫教头黄泽民的交手中可以看出。交手的原因众所周知,就是因为李小龙反传统,没有种族歧视,将中国功夫教给外国人。两人的交手没有录像记载,但从后来的文字记叙来看两人绕来绕去十来分钟,传统的阵地战让李小龙没有按照预期的希望快速结束战斗,这让李小龙对传统功夫进行了反思,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技术,吸收有用的,摒弃无用的,加上自己专长的。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李小龙的成就。与其说截拳道是李小龙自创的武术门派,不如说李小龙在表达一种行之有效的武术观念:“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显然,这是可以指导任何门派武功的准则。
  李小龙的成功在于他的思想,表现在电影上就是一改香港传统武打电影的俗套,以一种人们从没有见过的真功夫出现在荧屏上。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反传统的胜利。尽管现在的武打片已经在各方面远远超过了李小龙那四部经典的电影,但如果和同时代的电影相比,这些影片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武打电影的颠覆——这正是李小龙的与众不同,包括他的武功和他的电影。
  李小龙对截拳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到后期,李小龙曾打算收回这三个字。因为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他已经感悟到武功的最高境界和任何文化的终极关怀都是殊途同归,即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于李小龙来说,借以成名的功夫只是一条到达人生彼岸的小舟,既然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小舟就可以抛弃了。武术是体悟人生的最好方式。首先是人与人的直接对抗,要么打败别人,要么被别人打败。但是,赛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棍怕老狼拳怕少壮嘛,接下来习武者要面临一个问题:打赢了怎样?输了又怎样?既然一个武者不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战胜别人,那么习武的意义究竟何在?这实际上已经在探索人生的哲学问题了。可惜不是每一个习武者都会这样思考问题的。
  有时候看徒弟们习武,有板有眼的出一拳踢一脚的,觉得很有意思,会从一招一式中联想到很多东西,有时自己年轻时习武的往事也历历在目浮现起来。我练的最好的应该算是直拳。不过刚练武的时候还不知道直拳是什么,只知道少林拳里的马步冲拳和“黑虎偷心”, 马步冲拳练功力,“黑虎偷心”练运用。每天扎个四平大马,然后手拿两块砖头练习冲拳,一次30下,每次10组。小时候的苦练为今后练习拳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我又自学了形意拳的崩拳——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故事让我崇拜不已,而当时所有的武术杂志都把形意拳作为必不可少宣介的流派。当时年纪小,只是依葫芦画瓢,并不知怎么运用才对,只知道苦练。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后,才知道原来“黑虎偷心”和崩拳也叫直拳,而且可以使用的如此迅猛,于是苦练截拳道的前手直拳。从十八岁起,我基本上每天练习前手直拳,手执10磅的小哑铃出拳3000次,然后就是打沙袋,一个用破牛仔裤缝制的东西,样子怪怪的。我一秒能出5拳,在业余选手中还算有点成就。第一次学习拳击,老师很惊讶我的直拳,哈哈,我是带艺投师嘛。
  形意拳有很多要求,特别讲究三尖相对、整体发力,为的是求得力的浑圆。这和拳击有相通之处,我每打一记崩拳都绝对要做到以鼻尖为中心,身体保持周正,绝不低头猫腰。然而,一次刻骨铭心的实战让我改变了保持多年的习惯。大约20岁的时候我正上大三,也正是全国上下一片拳击热的时候。我和一个慕名而来的武警战士打了场友谊赛。中间人是个拳击迷,见我打过拳击,非要撮合我们练一场。对手在部队很有名气,据他自己说所在团队没人是对手。他的拳很重而且流畅,连击能力和抗击打能力都很强,但路子野,没有正规的老师指导过,全是打出来的活。你猜结果怎样?在激烈的对抗中,我俩的前手直拳同时击中对方的鼻子,都流着鼻血同时倒下。比赛结束了!        
  从此之后,即使是我一个人练习直拳空击的时候,没出一拳,我都必定相应地改变头部的位置,或左或右,或高或低,甚至不惜“低头猫腰”——在传统功夫中这可是大忌呀。这是我第一次对传统进行了自觉的反思与叛逆。反思是因为实战的教训,叛逆是为了突破束缚。相信习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的。可是,目前武术界出现了许多纸上的大师们,他们肆意批判传统武术,批判拳击散打,凡是能找到的靶子都要攻击一番,甚至扬言要挑战泰森、挑战柳海龙,年纪轻轻就敢自创武术门派,甚至取名“降龙十八掌”来招揽学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要知道,鹤立鸡群和鸡立鹤群的效果是一样的,物以稀为贵嘛,在对传统武术的颠覆中,更多人以鸡立鹤群的方式哗众取宠,可鸡毕竟是鸡,变不成凤凰。其中真真假假,鱼目混珠。
   文有《红楼梦》,武有截拳道。文武之道是相通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又何尝不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呢?然而无法要从有法中来,无限要从有限中求,曹雪芹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对文武之道的一个很好的诠释。截拳有道文似武,红楼无梦假还真。一文一武,一真一假,都要好生自我把握。

 

 

 

〉〉更多百家争鸣内容

 

百家争鸣热点
论武术科研学风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一)
截拳有道文似武,红楼无梦假还真
截拳有道文似武,红楼无梦假还真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一)
传统武术新模式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