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二) |
李紫剑 |
问:那么先生,咱这样想,国际武联不是多国多种武术联合会,而是中华武术跨国联合会,万国武联涉及的法理冲突,是不是就于此避免了?中国武术中奥,是不是就可以独立行事了?
答:如果国际武联不是万国万种武术联合会,而是中国武术跨国联合会,那么它何必还叫国际武联,叫中国武术跨国协会岂不是更名副其实?
即使是中国武术联合会,武术申奥也依然需要一个会议和认定的过程,中国的一百多个拳种和流派,总不能一窝蜂地往奥运里挤吧?哪一种武术被评为国技并荣膺入奥资格,总该全国这一百多个拳种的法人代表公推共选吧?请问这道程序我们走了吗?选出了入奥的拳种了吗?
中国武协从没有举办过申奥武术评选活动,截至目前也没有哪个拳种获此殊荣。请问全国上上下下,有谁能说得清楚我们武术申奥向奥委会提交的武术内容是什么吗?
申奥的武术从法理上讲并不存在。这么多年,我们就在申奥实体不存在的情况下强力申奥,想想这件事有多么荒唐!在这种情况下,武术要是真正走进了奥运,那才叫奇迹,那才真叫不可思议呢!
问:大家伙儿一齐申奥并且排名不分先后,看来想达到目的是不可能了。那么我们公推共选一个拳种申请入奥,是不是就十拿九稳入了呢?
答:如果我们对申奥拳种达成了共识,申奥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但是并不能保证一定就会被奥运会接纳。为什么?因为我们推举的代表拳种,不一定就符合奥运会立项的要求。
就传统而言,少林拳资格最老,最有可能被我们选中,但它古朴无华的动态,因缺乏票房价值,所以一定不入奥运评委的法眼。就人口覆盖率而言,太极拳拥护者最多,但它的速度、力度和耻于力争的“处世态度”与奥运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所以它同样进不了奥运会。
我们的武术强力申奥,是我们坚信“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并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既然武术只有我们有而且世界很需要,武术申奥还不是一拍即合吗?然而,正是这双重的错误认识妨碍了我们跨入奥运之门。
奥运的潜规则是什么呢?奥运的潜规则是“属于世界的才是奥运的”、“与时俱进的才是奥运的”。任何一项运动,无论你自己多么看重,无论它的历史多么古老,如果不被大干世界的芸芸众生看重,如果它不能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它想跻身奥运是不可能的!而中国武术呢?它已经属于世界了吗?没有!它要是真的属于世界了,还用不遗余力申奥吗?
中国武术还没有属于世界,那么,它与时俱进了吗?没有!在长达三十年的跨世纪武术热中,习练中国武术的绝大多数人把绝大多数的功夫都用到了因循守旧和复制传统、深化玄学上去了,没有几个人把精力放在传统武术科学化和现代武术通用化的研究上。民间武术是新瓶装旧酒,官方武术是旧砖砌新墙,上上下下从形式到理论观念都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这样的武术又怎么可能跻身奥运!
柔术没有进奥运会,柔道却进了奥运!花郎道没有进奥运会,跆拳道却进了奥运!这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古老的、传统的进不了奥运会,而新创的、现代的进了奥运!日本武术是这样,韩国武术是这样,中国武术假如能够进奥运,也不可能脱离这种模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武术还将继续申奥的历程。在此我想问的是,全新的、与时俱进的中国武术,已经准备好了吗?大家都来问一问,准备好了吗?
问:有没有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武术,是学术品相问题。在谈论过学术问题之后,我们是否可以讨论一下技术层面的问题?
答:中国武术是如何强力申奥的,我和广大武术爱好者一样知之甚少,因为这件事从前到后,都是申奥班子经手的,干武术的人基本上没有参与具体工作,仅仅是奉献了一份热情。
中国武术申奥的技术层面,对广大中国武者来说是一个谜,因为绝大多数人从头到尾既没有看到过武术申奥的可行性报告。也没有看到过武术申奥的申报资料,当然也就没有听到奥委会对武术申奥的评估意见和裁决文件。
而这些,本着国家政务公开的精神,原本是应该让与之相关的人知道的。
既然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又怎么能够讨论技术层面涉及的问题呢?我们只知道我们犯了错误——如果技术方面不出错,争取一个特设项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别忘了,藤球和长马迪都进过奥运会,而它们的人口占有率绝对不及武术的万分之一。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希望能看到柔道和跆拳道申奥时的申报文件和批准文件,同时也想看到武术申奥的申报文件和奥委会的批复文件,通过二者的对比,应该能发现武术申奥时的技术方面的失误和不足。要知道,不通过比较就无法鉴别,而奥委会对武术申奥的不予批准,肯定是比照过柔道和跆拳道的。
但是,中国武者有这个福吗?也许会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但不可能是我们这些基层的人。而那些造成失误的人,决不会主动承担失误的责任。如果可能,他们会把失败的秘密永远保密下去。
问:作为一个富于想像的人,先生不妨设想一下武术申奥的说辞和奥委会批复的文辞,“姑妄言之”,假设一下武术中奥失利的原因,可以吗?
答:武术强力申奥,需要一个或若干个理由,而奥委会不予接纳,是奥委会不承认这些理由或不需要这些理由。
我想武术申奥的报告书肯定少不了如下说辞:“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拥有一百六十多个拳种,三百多种功法,三千多个套路。三万多种技法,数量质量均为世界之最。”
“中华武术可以用于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交流文化、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净化身心、提高修养、改变气质、能使人超凡人圣,最终得道成仙……”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武术是世界上所有武术的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充满古老智慧、东方哲理和神秘气氛的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不但是中国的希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希望……”
而奥委会的批复,大约可以译出以下的意见:
“该申请的申奥主体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该学术定义空泛而且概念模糊,该项目自我定位不准、思想观念陈旧、形式落后于时代、体制不适应于竞技体育市场。纵观申报文件内容,本会认为该内容只适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世界健身运动项目和世界神秘文化研究项目,而无法成为进入奥运的正当理由。全体委员经研究、公议,不予批准!”
中国武术申奥的报告我们尽管谁都没见过。但其中估计少不了我上边所说的内容,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主管部门和传媒一直就这么唠叨着,这些高论和陈词滥调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奥委会的否决文件我们同样无缘得见,有关人员传达说是因为武术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度不够,一望而知这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如果120个会员国还不能代表普及度的话,不知藤球、马术的盛装舞步的会员国是多少?
用不是理由的理由退回中国武术的申请报告,是照顾被拒绝者面子的委婉做法,还是一种圆熟的外交手段?而当评委们讨论评议中国武术的申请书时,他们七嘴八舌嚷嚷的,一定是我上面假设的内容,并且其中很可能还会再加上一条:该项目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而不吸引青少年的项目就不会有未来。
问:借东道主之利,柔道入了奥运会,跆拳道入了奥运会,在往后的日子,我们还有可能看到另外一些项目借东道主之利跻身奥运会。在通过入奥时,奥委会无疑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即为东道主增加一分。
然而,什么都可能有例外,而这例外偏偏就摊到中国头上。在北京中奥成功后,奥委会竟彻底堵死了武术进军奥运会的道路。请问这是为什么?这该怎么解释呢?事情怎么可能会这样发展呢?
答:在设置正式项目、表演项目和特设项目时,奥委会通常都会考虑作为东道主的观众需求。为东道主的观众考虑并不是出于对东道主的尊重,而是为了保证奥运比赛时尽可能高的观众上座率。
为了2008年奥运在中国举办,全体中国人民表现了空前的热情。为了奥运会的举办不出现变数,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全国上下人人都把成功举办奥运会当做头等大事,并且人人都以去现场观看比赛为荣,因此,奥运会场根本不会出现座位空空的场面。
换句话说,只要奥运会在中国,就不会没有观众。有没有武术项目,武术进不进奥运会,观众都不会有大的变化。
奥委会决策人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一反常态,坚决地拒绝了武术。他们抓住了中国人的心理,认定中国人决不会因为武术遭拒而不看奥运会,因为中国人习惯于顾全大局、牺牲局部。他们在武术入奥问题上和中国人赌了一把,他们看得很准,他们赢了。
也许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事实就是事实,我们面临的事实就是我们赢得了奥运。但与此同时我们输掉了武术,不,是失掉了武术。
我们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以后很难再有了。2012年英国承办奥运会,武术肯定没机会。2016年如果日本赢得举办权。作为候选项目的空手道势必进入奥运会。空手道入奥一旦成为事实,武术恐怕就永远没了入奥的机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问:世界上有一文一武两个最高领奖台,至今与中国人无缘。这两个奖项,一个叫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叫奥运会。中国的文学大师最多,国学大师最多,文字图书出版量最大,中国作家写作品的速度世界一流,作品的数量令国外作家望尘莫及,武侠小说发行量创世界之最,历史体裁小说琳琅满目……但是从诺贝尔文学奖设立至今,中国作者在这个奖项上至今保持一清二白的纪录。
与文学项目相比,中国武术也好不到哪里。中国的拳种最多,流派最多,宗师大师最多,古规古法古貌最多,武林秘籍最多,武术出版物最多,新老武术家创拳造论的速度世界一流,奇谈怪论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江湖黑话和中国外语的最高水平,然而我们十年奋斗,竟然再次无缘奥运!要知道,当年的抗战,我们才用了8年的时间!
我们的国宝国粹竟然被人家不当回事儿,我们的善意竟然得不到回应,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因为我们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通报的2008年该奖项的作品获奖的理由,可以视为一个很好的解答。评委们这样评价法国作家的获奖作品,“他是新文化领域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具有特意般的魅力,他在旧习俗的死亡、新生命的诞生中探索在当代文明矫饰下的真实的人性,他的作品标志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融。”
看出核心问题了吗?那就是“开拓创新、立足现实、服务现实”,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这无疑也同样是奥运思想。
如果“他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他的作品充满了咒语般的符号和文字,他在旧文化的死亡、新文化的诞生中扮演旧事物殉葬者的角色,他的作品中看不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气息”,那么,他的作品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在21世纪,传统文化体裁的作品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中国人想获得这个奖项,那么他笔下描写的必须是21世纪的中国的现实!而这,正是目前中国作家忌讳和回避的课题。
与文学类似,21世纪的奥运不可能从古老历史中挖掘项目,21世纪的青少年必将主导奥运,而青少年的最爱必然是时间!如果我们的武术不能打造出与时代同步的、令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引领时尚的、使青少年乐此不疲并忘掉街舞和网络游戏的新潮武术,那么想进奥运就门都没有。我可以肯定,想利用奥运展示武术套路的“无穷魅力”是异想天开,不可能的事。
想进奥运,我们的申奥武术就得比跆拳道更吸引青少年,更富于时代气息,更简洁明快,更让外行人看得明白,一句话:武术必须更前卫!
这样的武术,我们推得出吗?我们能拿出近三十年挖掘、整理、抢救、“继承”传统和伪传统武术的力度和热情打造“中国牌”的前卫武术吗?如果有人保证能,那么我就可以肯定中国武术总有一天会进奥运。如果不能,我建议大家从此死了武术进奥运的心!
问:中国人常说条条道路通北京,外国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都是说成功的路不止一条,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接近同一个目标。我们武术进奥运有助武术在国外的发展,因此入奥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现在入奥短时间内是没指望了,为了发展,我们必须另辟途径。以先生之见,什么途径比较可行?怎样运作比较合理?
答:武术走出国门、向国际空间发展,现阶段有两条道路可走。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并行不悖,可以双管齐下。
武术向外拓展的第一种方式最好是单项置人,即将中国元素直接置入奥运会的同项内容。在这方面,拳击的邹士明已经带了个好头,希望更多的人在更多的项目上跟上来。
中国武术向外拓展的第二种方式,应该是借助国际武联这个国际组织把中国武术做大做强。要依托国际武联把中国武术国际化,我们首先必须转变我们的观念和做法。
在观念上,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武术源于中国、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之类的不正确说法,不仅要认识到“中国武术源于中国、中国武术是中国的国粹”,而且要认识到“中国武术是世界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自觉地善待别人。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已经把国际武联办成了单纯的中国武术社团,这种见识和做法是很偏颇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是,在国外把自己孤立于所在国家的本土武术之外,标志着自己在当地是另类,这样做很短见,也很危险。如果中国武术真的想做大做强,这种做法和现行状态必须改变!我们必须不再把国际武联解读为“中国武术国际联盟”而将其视之为“国际武术联合会”。
在国内,我们必须同样看待人籍中国的域外武术与本土原有武术,把它们当做中华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如不论是美国人、非洲人,只要人了中国籍,他就是中国人,同样,不论是拳击、泰拳,还是柔道,只要入了中国,它就是中国武术!没有这样的气度和涵养,中国武术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市场就会被“另类”武术挤占。
在国外,我们必须先入籍所在国,在该国度的体育部门和武术部门注册后,然后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当成所在国的一个学术成员,而不是一个学术入侵者!与所在国的原有学术相比,登陆的学术一开始不过是一滴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
在国内我们海纳百川,在国外我们入乡随俗,这两点我们做到了,中国武术就会长盛不衰、生机勃勃,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