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上的尴尬项目 |
宋澎 |
全运会如何设项,是一个讨论了很长时间的话题。如今,这个话题仍在继续。
有一个事实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那就是奥运会决定了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全运会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可设置的项目几乎完全接轨奥运会。如果没有武术,单从比赛项目设置上,还真看不出任何“中国特色”。而全运是否设有某个项目的比赛,又决定了这个项目在国内各级主管部门受重视的程度,进而决定该项目的生存环境。在中国体育界,绝大多数非奥运项目和奥运会项目相比,境遇差别是明显的。国内体育界对此一直没有完全统一看法,全运会也因此不断听到改革的呼声。
因为棒球、垒球从下一届开始便不再是奥运会项目,所以本届全运会上,这两个项目多少有些不尴不尬。记者在十一运会棒垒球比赛开赛之初曾前去观看,那晚采访这两个项目的记者加在一起只有三人。而看台上的观众大部分都要通过行家的讲解才能看懂比赛。
曾在上世纪90年代将中国女子垒球运动带到世界顶峰的李敏宽向记者表示,“短期内,棒、垒球留在全运会没有问题。有关领导已经向我保证了。”因为曾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多次世界锦标赛中获得银牌,中国女子垒球队在国内有着很高声望。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离开”奥运会、国内水平的持续下滑等因素,都对这个项目继续留在全运会非常不利。年逾七旬的李敏宽在国内体育界德高望重,但是靠个人威望维持一个项目的存在,砝码太轻。如果连垒球都不能保留,没有成绩的棒球更没有留下的可能。
和棒、垒球同样感到尴尬的可能还有武术。作为国粹,中国一直在致力将武术推进奥运会,但是,在错过北京奥运会这个天赐良机之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道路依然漫长。由于奥运会新增加了女子拳击、高尔夫、七人橄榄球,预计全运会的项目也会随之调整。问题是,项目设置数量已经超过奥运会的全运会要不要瘦身?如果要,“瘦”谁?
很多人认为全运会要不断完善。其中很大一部分意思就是希望能增加一些民族特色、文化特色,淡化金牌意识,使它更像一个全国人民的体育节日,而不只是对金牌的追逐,进而淡化减少因追求成绩而出现的负面问题。另外,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奥运会项目上都擅长,与其全面出击,不如在确保重点的同时,搞一些中国人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也许反而能够提高全运会的关注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