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 |
马俊祥 |

新化县在周时为荆洲之域,春秋时属战国楚地,秦时属长沙郡,汉时屑长沙王国益阳县。宋神宗熙宁五年置新化县,隶属邵州。南宋宝庆元年改邵州为宝庆府,新化属宝庆府。元时属宝庆路,行政长官称县尹,明清时屑宝庆府,行政长官称知县。
辛亥革命后,民国3—10年(1914—1921)属湘江道,民国27—387(1938—1949)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行政长官称县知事或县长。
1949年8月12日,国民党政府县长伍光宗起义,人民解放军147师进城,新化县城解放。8月18日,147师奉命转移,国民党军队复进占县城。10月5日,解放军再次攻克县城,新化第二次解放。10月21日成立新化县人民政府,属邵阳专区,行政长官称县长。1977年10月属涟源地区。1982年6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属娄底地区。从1999年7月后,娄底地区改为娄底市,新化属娄底市,县人民政府驻上梅镇,2005年元月,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整体搬迁至梅苑经济开发区。
新化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不仅孕育了许多历史名流,而且培育了世代操习、闻名遐迩的梅山武术。
梅山武功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讲究“神、气、意”三者有机结合,要求“气流丹田,心与意合,意与心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辣,发劲凶狠,吐气抑声”。新中国成立时期,梅山拳术被做为“增强人民体质”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得到发展。19 84年,该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1983年2月,在县体育馆成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馆,全县各区镇均成立了武协分会,有50个乡镇成立了武术辅导站,大大普及了群众武术,全县城乡的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三招两式。早在70年代初,鹅塘乡就有武术队30个,武术之家100余户,参加习武者达万余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0%。1975年10月,该乡被评为全省、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应邀参观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三届运动会。1978年8月,江苏、江西省体育代表团来该乡观摩,乡党委和乡政府组织100人对打,300人刀术,500人棍术,1000人拳术,10000人广播体操表演,受到高度赞扬。
现在,全县已拥有武术团体50多家,习武人数40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来自全国各地学武者每年逾3000人。特别是久负盛名的东方武术院和南北武术院,师资雄厚,阵容整齐,场地宽阔,招生、教学规范,堪称全国武术界的代表。
全县的武术比赛十分频繁,1977年9月、1981年4月全省武术比赛,1990年娄底地区武术散打赛,1991年11月中南西南9省群体处长会议,1991年12月全省第六届“强民杯”散打擂台赛和全国农民武术比赛选拔寨,以及1992年4月“南北少林杯”全国散手擂台赛,5月“东方少林杯”全国散手擂台赛都在新化举行,同时,新化又带队多次出征,参加全国各地的比赛,近三年来,全县共获省级以上武术比赛金牌86枚,铜牌32枚,东方武馆和南北武馆被评为全省“合格武馆”,为影视界、公安、保安、体育院校输送人才500多人,为全国29个省市15个少数民族培育学员1万余人。
东方武术院为旅游景点观摩武馆,可观摩的项目包括梅山剑术、拳术、棍术的团体操练、对练、梅山气功表演,精英擂台赛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