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10年武侠电影 |
时光网 |
有一句俗话说,“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因之使得中国的武侠电影曾几度繁荣,气象盛大。而这句俗话延展出来,便变成了“每一个导演都有一个武侠电影梦”,因之,在武侠电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极盛而转衰时,几乎不可能涉足武侠电影的台湾导演李安拍了一部《卧虎藏龙》,大获成功。
《卧虎藏龙》用另一种眼光去关注中国武侠的精神,在江湖人物身上去寻找一种中国人普遍的精神气质,提醒曾经放任无度的侠客们,不要太潇洒哦。
也就是说,如果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武侠风潮是一部部A片的话,李安只不过羞涩的拍了部三级片而已,但观众却找回了当初的欲望。
《卧虎藏龙》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转折点,随之,许多导演肾上腺素发力,开始陆续拍武侠电影,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新世纪武侠电影走向了大片概念时代。张艺谋、陈凯歌、张之亮、陈可辛等文艺电影导演纷纷堕入其中。
而另一方面,一些小成本的各式武侠功夫片也不断出现。
在这个全新的武侠时代,并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风格气质,而是进入武侠战国时代,各类题材与风格一片纷乱。
十年过去,依然如此。而大导演的武侠运动还没结束,甚至现在吴宇森也来搅场,由他监制的电影《剑雨》在这个十年的尾巴登场。
总结这十年武侠,零乱难以有序,只有寻得蛛丝马迹的关联,作出盘计。
【壹】庙堂之高,江湖之远
江湖本是于庙堂渺不相涉的,但在武侠大家的春秋笔法里,将二者结合,因而引人入胜,其大成者自是金庸,由他创造出了“侠之大者”这个概念。然而在武侠电影中,却很少有这样的形象出现,即使是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通常也以奇情入手,少有大侠的精神气质。只有徐克的《黄飞鸿》系列造作出了黄飞鸿这样一个“侠”,堪称“大”字。
在新世纪的武侠大片里,以内地资金和市场引领,尽管电影制作中到处是香港电影工作者,但大多失去了香港武侠的气息,成为一种内地审片制度下的技术北上。
这些电影很多都将视角投向江湖之远的个体和庙堂之高的政治,但却过于拔高或者过于阴暗的主题将将电影变得说教而沉重,失去了武侠电影应有的潇洒气度,这也是大片的必然,方方面面都欲完美,却忘了大巧不工的道理。
《英雄》(2002 张艺谋)
《卧虎藏龙》之后,张艺谋拍了《英雄》,而正是这部电影开始,张艺谋似乎开了窍,于商业电影一发不可收,成就了中国式古装大片的开端。
《英雄》在画面和结构上都大开气象,其动作戏甚至可以用革命来形容,极其飘逸,充满了武侠的视觉美。而在“侠”(英雄)的主题上更是寓意极深,但正是这个主题遭到诟病,惹来争议。
张艺谋颠覆了大众对侠客的基本印象,让主人公无名成为了一个反面令狐冲,使人们产生怀疑,就是当令狐冲赞成五岳剑派合一的话,那他还是大侠吗?
《夜宴》(2006 冯小刚)
冯小刚也耐不住寂寞,拍了古装大片《夜宴》,其借鉴《王子复仇记》的戏剧性可以同金庸《连城诀》借鉴《基督山伯爵》相比拟。
《夜宴》无论在其画面上合戏剧性上,都相当繁复,并且在局部亦有精彩之处。它的弱点是,虽繁复却零乱,典型的堆积视觉堆积明星之作。
这部电影只是将宫廷阴谋加上了一些动作元素而已,我们看不到武侠片应有的东西,或者说,《夜宴》只有庙堂,没有江湖。
《墨攻》(2006 张之亮)
战国时代的墨家被认为是中国“侠”文化的祖宗,而《墨攻》改编自日本漫画,展现了墨家弟子革离得侠义故事。
这部电影淡化了历史,对墨家的哲学也可以说是极为简单的理解表现,可以说,只是运用了历史背景拍成了一场奇情武侠。电影中的大侠革离纵横国是,颇有传统侠客进而干涉庙堂,退了归隐江湖的气质。尽管电影有着诸多缺点,但在这一点上,《墨攻》跟其他武侠大片相比,有了一丝“侠”的内核。
在“侠”的儒家庙堂和道家江湖博弈下,墨家是其折中点。
《投名状》(2007 陈可辛)
《投名状》被称为香港电影人北上的重大胜利,这部大投资的电影集合了香港电影人的集体智慧,以其擅长的古装动作片而一战成功。
这部电影改编自张彻的名作《刺马》,场面宏大,动作也可圈可点,而重点也放在了香港电影尤爱表现的兄弟情义上。
《投名状》浓重的渲染了庙堂的残酷,让兄弟情义变得悲情,而在这悲情之下,没有了江湖豪情,只是添加了一段似是而非的女性柔情。
【贰】铁血汉子纯爷们儿
在武侠片历史上,张彻的电影和李小龙的电影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极尽刻画男性的暴力美,简单粗暴的性格和气质,造就了一个个铁血汉子的形象。
在某种意义上,武侠电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形式上的古装+动作,精神上的隐士气质,其实就是传统士大夫崇尚的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将其暴力化。正统的侠客大都具有文人气质,其武功也十分儒雅,其暴力的施用则遵循着儒家的道德规范,并拥有着道家的淡然气质。
也就是说,“侠”本身就是一个冤大头,只做好事,不求回报。
但在武侠电影中,却有抛却这种儒家道德,纯以简单的民间报恩报仇为主题,以突出男性的血性,在新世纪的电影中,此类电影有一种延续和改编,尽管不再单纯,但其感觉依稀尚在。
粗暴的男性主题,若能重拾,当可比拟史泰龙新近的电影《敢死队》。
《天地英雄》(2003 何平)
何平的意义往往被认为于当年的《双旗镇刀客》展现了中国武侠片的西部气质:纯男人的简单利落,并赋予一种古龙风范。
《天地英雄》依然将目光瞄向西部大漠,那种唇舌焦躁的男性感很容在这里找到,其演员也很爷们儿,姜文、王学圻,还有一位日本演员中井贵一。
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都显得很庞大,这是大片的共同点,好像钱不花多点,都天说是大款一样。《天地英雄》在气质上和动作上还是非常男人的,唯一被人以为惊奇的是电影的结局,它被认为何平终于同好莱坞接轨了——不用点电脑特效,都不好生意说自己是大片。
《七剑》(2004 徐克)
许多人认为《七剑》是徐克武侠上的回归之作,因为他们认为徐克在《蜀山传》的特效突破是走火入魔的,并不成功。
实际上,《七剑》对于徐克而言,是突破自己,虽然对于整个武侠来说,或者有回归的概念。因为徐克主导的1990年代武侠本身就是一种动作视觉上的革命,而这次的《七剑》,徐克不再让侠客们飞来飞去,而是从空中落下,变飘逸为血肉碰撞,让武打的艺术化变为爷们化。
而其故事也变得简单化,虽然改编自梁羽生小说,但却有《七武士》的影子,非常简单直接的正邪对抗,处处展现着男性暴力美。
不过徐克总是超前的,《蜀山传》如此,《七剑》也如此,据说《七剑》有着庞大的系列计划,但却倒在市场的后知后觉上。
《十月围城》(2009 陈德森)
聚集众多大牌的《十月围城》演绎了一场集体慷慨赴死的厮杀,尽管电影有一个政治背景,但这个所谓庙堂光环只是一个必要的宏大主题而已。真正电影的菜是那么多纯爷们的简单“侠”义。
这部电影的动作和群戏调度都很值得欣赏,打戏的粗暴才是电影的核心价值。
【叁】“侠”之个人心灵史
在武侠世界里,是充满了门派、江湖秩序的世界,而在电影里,关注侠客本身的个人人生历程和精神历程的也不少。
因为香港武侠动作电影的辉煌,使得一些侠客个体特别是南方的侠客个体广为流传,如黄飞鸿、方世玉、苏乞儿、霍元甲等等人物形象成为一个个经典形象。
在新世纪的武侠电影里,对这些经典人物的重新解读也成为一种潮流,相比起早先的嬉笑怒骂,对经典人物的重新解读,都带着心灵重塑的概念,相对而言,显得认真而沉重。
不过,对于个人而言,任何时候,都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
《霍元甲》(2006 于仁泰)
霍元甲的成名对于内地观众而言,更早于黄飞鸿,并和黄飞鸿一起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取材于真实人物的大侠。
李连杰多年学佛,要以一部电影来阐述自己对功夫的理解,或者说借电影来描述心灵,他选择了霍元甲,而导演于仁泰则是当年拍摄《白发魔女传》后赴好莱坞发展的电影人。
《霍元甲》的意图非常明显,从始至终都在推进霍元甲这个人的个人成长和心灵成长,尽管有树碑立传之嫌,但其说教味总算没有大面积的淹没整个电影的动作风格和侠的个人气质。
《叶问》(2008 叶伟信)
不同于霍元甲、黄飞鸿、方世玉等早已名动江湖的侠客,叶问的出现属于一种新的人物创造,他的名气本身则是基于他的徒弟李小龙,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功夫——咏春。
甄子丹演绎的《叶问》将侠客的个人经历同民族大义联系到了一起,使得叶问本身同整个民族相关联,因而电影气质也显得非常简单,只不过是重新打造了一个新的霍元甲或者李小龙而已。
进一步而言,这部电影让一直徘徊在成龙、李连杰身影之下的动作明星甄子丹终于成就巨星声名。借着叶问,甄子丹的现实经历似乎更有趣味。
《苏乞儿》(2010 袁和平)
苏乞儿同样是香港电影中一个经典的江湖人物形象,尽管不如黄飞鸿那么出名,但周星驰曾演绎过的经历也让这个角色为众人所知。
袁和平的经验使得这部电影在动作上具有了可看度,尽管《苏乞儿》开拍始便被称为雷作。似乎这部电影企图将《霍元甲》同《叶问》结合起来,既关注侠之心灵成长,又以民族情绪为侠之感情宣泄点。
而昙花一现的所谓3D画面,则只是电影商业化得一个伎俩,或许武侠走向3D依然要靠武侠电影革命家徐克了。
【肆】重构世界的玄幻仙侠
实际上,在武侠精神内核下,外在形式可以幻变,金庸的武侠小说宣扬的道家功夫实际上已经近乎妖了,但其仍比较克制,不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那样直接以剑仙方式表现。
实际上,在许多武侠电影中,上天入地的视觉已经让功夫仙化了,徐克是其造作者,其《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便是武侠功夫视觉的革命,飘洒的气象之下,使得功夫变得异常的不现实。而实际上,徐克只是借壳做他的视觉实验,他的《新蜀山剑侠》和《倩女幽魂》等便逃离武侠的束缚,走向仙侠玄幻的气象。
而现在的通俗文化,无论小说还是漫画、网游以及国外的类似文化,都已经如此了,在中国武侠电影新世纪里,此类的作品自然有延续,遗憾的是,尽管在视觉和奇幻上都有可观之处,它们却无法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规则和秩序,打开新的境界。
其实如今的玄幻文化里,已经有《诛仙》、《搜神记》等诸多成型的玄幻架构,只是电影市场和创作者总是会延后。
《蜀山传》(2001 徐克)
1983年徐克便拍摄了《新蜀山剑侠》以呼应好莱坞的《星球大战》系列,但对于《星球大战》建立的深入人心的星球世界观,徐克显然力不能及。
当徐克再度拍摄这个题材时,其视觉更甚,尽管格局仍然不能够宏大以至于产生革命效果,但他已经用视觉架构出了一个新的仙侠世界。我们甚至可以在《阿凡达》的悬浮山中看出《蜀山传》的影子。
尽管这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我们依然是那句话:徐克的思维总是超前于流行。
《无极》(2005 陈凯歌)
陈凯歌继张艺谋之后,也开始拍古装商业大片,但他比张艺谋更进一步,甚至比徐克还要大胆,放掉传统经典,试图以一己之力创造一个玄幻世界。
这部电影就是《无极》。如此大的野心却收获了一边倒的恶评,并成为相当长时间的流行笑柄。我们除了吸取教训外,依然要佩服陈凯歌的勇气。
失败的作品同样是一个好的经验。
《风云2》(2009 彭发 彭顺)
1998年,改编自漫画的《风云天下》成为一时的革命性作品,它在武侠电影衰落之时,适时出现,以其玄幻架构、奇情故事、非凡视觉赢得声名。2009年,这部电影因为内地市场的壮阔而开拍续集,延续这种玄幻世界的恩怨情仇。
《风云2》并不如前作影响大,除了特效更加迷人外,似乎只有漫画的忠实粉丝大力关注了。不过《风云》在漫画、电影、电视诸多文化领域的影响已经算是不错的一个产品。
【伍】奇技淫巧,繁华入眼
无论武侠小说还是电影,都有一个吸引人之处,便是其中奇技淫巧的猎奇之处。譬如各种兵器、各种功夫,各种器械道具,定要作出骇人之处才行。武侠文化在其精神内核之下,这些是引人的噱头是必须的。
尤其在电影商业极其繁荣的这些年,加上电影特效的全球化,这种博取眼球的元素就更加得意展现了,像张艺谋《英雄》中的万箭齐射、张之亮《墨攻》中的孔明灯、陈凯歌《无极》中的鸟笼狱、徐克《七剑》中的各种名剑,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但这些元素对于电影本身的风格和主题还是辅助作用为多。
但也有一些武侠电影以此元素为最大噱头或者说重要噱头的,对于武侠电影而言,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但对于这些电影本身而言,这些元素本身就是主,很难用喧宾夺主来形容。
武侠电影本身的多元化,其实并不排斥这些作品的存在,而市场也需要这些存在。
《十面埋伏》(2004 张艺谋)
在《英雄》取得空前的票房成功后,张艺谋理所当然的拍了第二部武侠电影。基于评论界对《英雄》剧情的诟病,这部《十面埋伏》成为一部讲故事的电影,但实际上,《十面埋伏》讲的故事也没有令信服,大约也就《夜宴》水平。
而因此,这部电影的意义便在于张艺谋对武侠电影某些元素的放大,电影的竹林、飞刀还有袖舞等画面延续了《英雄》的视觉冲突,再度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锦衣卫》(2009 李仁港)
李仁港这几年拍了两部极具漫画气质的古装电影,《见龙卸甲》和《锦衣卫》,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以为它们属于武侠片的范畴。
这两部电影都无大缺点,也无大优点,也就是说,是平淡制作,唯一可以留下印象的,大约就是其对奇技淫巧的渲染。
尽管这两部电影都有隐约历史的影子,但电影本身却是架空的,而这也更留下了空间给创作者打造花巧视觉,《锦衣卫》中的兵器和舞美便是一种漫画式的极致体现。
《江山美人》(2008 程小东)
程小东,可以说是和袁和平并列的华语头牌武术指导,其导演的《江山美人》也是一部架空的武侠电影,我们可以在电影片名和内容窥见一些庙堂与江湖的影子。但电影的故事却十分蹩脚,让我们只能给它一个奇技淫巧的表演秀的称号了。
《江山美人》的繁复技巧和道具固然可观,但因为投资并不大,加上导演风格并不明显,可以说是这几年武侠电影中一部尴尬之作了。
【陆】武侠其外,搞笑其中
喜剧电影加上武侠元素,是一个长期的存在,而香港的无厘头喜剧片更是大面积的降临武侠电影,其中以王晶、刘镇伟等导演为主要创作者,也不乏佳作。而这大部分不错的武侠喜剧,通常在制作上都是有水准的,其动作场面一点不比正统武侠电影稍逊,而其搞笑度也非常高。
而在新世纪的内地电影市场,却出现了大批量的武侠喜剧,这些电影的特点是成本小、动作场面欠缺,几乎就是一个披着古装武侠外衣的搞笑噱头。
而此类电影同小成本恐怖片一起,成为内地电影市场这些年来长盛不衰的题材,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市场之下的有趣现象。
而对于武侠电影领域而言,此类电影无论影响还是贡献,都不显著。
喜剧武侠电影究竟会有什么突破,据说陈可辛在制作一部《神奇侠侣》,宣传说是要改变武侠戏剧的局面。不知会如何。
此类电影众多,我们就不一一评判了,只罗列其繁多的片名即可略见一斑。
《一石二鸟》(2005,朱延平)
《天下第二》(2007,白秋林)
《皇家刺青》(2009,冯超)
《十全九美》(2008,王岳伦)
《追影》(2009,吴镇宇)
《大内密探灵灵狗》(2009,王晶)
《剑蝶》(2008,马楚成)
《熊猫大侠》(2009,王岳伦)
《龙凤店》(2010,钟澍佳)
番外篇:时装外衣包装下的武侠内核
武侠这个词尽管很难找到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定义,但有一个潜在的原则,即年代大约发生在清代以前,就是说在武功上属于冷兵器时代,在思想文化上属于传统的儒道佛统治时代,所以武侠小说大家的作品都不涉及清朝末期以后的事迹。
在现代火器和西方科技以及现代文明融入中国后,许多观念和行为都开始产生变化,但实际上,侠文化并未消失,或者说泛武侠概念尚在,而在电影中,许多从民国时代到现代的有着江湖意味的电影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侠文化的影子。
而电影的天马行控可以使得武侠同现代社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穿越般的结合,比较实验性的作品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九一神雕侠侣》、《现代豪侠传》等,在时装外衣下包裹着传统的武侠风范。
这十年来,我们依然可以在很多时装电影中窥见一些武侠的影子。
①边缘人群的江湖气象
香港盛产江湖片,或者称为黑帮片,电影中江湖情义和血性厮杀固然不完全同古装武侠类似,但对现实的夸张表现,多少都浸淫着武侠中的概念,我们可以在这些电影中看到帮派、看到独行侠、看到行侠仗义、看到一种侠客的潇洒气度,看到种种和武侠电影相似的气质。
这些电影在最近十年中以杜琪峰最为显著,他的江湖片在精神上充满了旧时武侠的情义与阴谋,而在风格上则被认为接近于古龙。
而杜琪峰,也只是成就比较大的创作者之一。
《顺流逆流》(2000 徐克)
徐克作为一个武侠片高手,他拍的时装片很容易让人去往武侠片上去联想,但这部《顺流逆流》的风格却迥异与他以往作品,虽然电影依然有着徐克固有的浪漫和潇洒。
这电影凌厉的画面风格和充满哲学的人物刻画给人很深的印象,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武侠气质——主人公孤傲的内心或者枪战的华丽炫目。
而谢霆锋、伍佰、恭硕良演绎的几个保镖杀手们的气质也十足武侠。
《放逐》(2006 杜琪峰)
杜琪峰是少有的坚持拍摄港产江湖片的导演之一。他的这部《放逐》脱胎于1999年的作品《枪火》,一些影迷甚至固执的认为《放逐》即是《枪火》的续集,因为在剧情和演员上,这两部电影有着惊人的连续性。
《放逐》的故事发生一个“改朝换代”的乱世,正是江湖人物横行的时代,而电影表现的潇洒气度几近放任,不过其中的动作场面却异常紧张。这些特质都让《放逐》呈现出了一个乱世武侠的气质。
而电影中“退出江湖”的主题让人轻易的想到当年徐克的《笑傲江湖》。
②硬桥硬马传统动作回归
武侠电影中或者有一派特别以功夫的展现为重点,似乎这些电影更多的被定义为功夫片,其中有很多将年代定在非古装时代,虽然身着时装,但其功夫却十足传统,而且其功夫也有别于古装里飞来飞去的怪力乱神,反而更注重于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功夫。
当然,这些创作者依然是香港动作片电影人,在这些年,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视为硬桥硬马的遗老遗少了,他们的固执固然让电影失去了好的市场,但其电影中的表现的旧式动作气质却别有趣致。
《醉马骝》(2003 刘家良)
刘家良在功夫片的辈分极高,几乎一辈子都在和功夫以及电影打交道,甚至被称为一代宗师,而其动作指导的地位更是祖师级别的,他的“刘家班”同样叱咤江湖。
刘家良的作品以硬桥硬马著称,这部《醉马骝》可以说是他的一部野心之作,虽然演员看起来并不那么具有明星范,但刘家辉、吴京等演员却都是具有真功夫的艺人。
电影的醉猴功夫有着早年香港动作喜剧的感觉,看起来也别有有趣,但在大时代之下,这种同流行相左的电影总是并不讨好。
《夺标》(2008 徐小明)
《夺标》同样用有着相当身手的于荣光、谢苗等演员,导演徐小明更是功夫片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早年拍过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和《马永贞》等,他拍的电影《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也曾在内地为人们熟知。
《夺标》当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拿体育说事儿,但其骨子里讲的还是功夫,其中的各种门派的比武还有中体现的民族精神都有早年功夫片的感觉。
《散打》(2004 麦子善)
这部电影是徐克监制的,而导演麦子善则是同徐克合作多年的剪接师。《散打》将视角瞄向现代的动作,充满青春气息,男性肉感的动作在麦子善的剪接下尚算合格。
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以动作为主题的励志片,很难再电影中找到武侠的感觉,但却能感受到电影人对现实动作的关注。
③超古典超现实漫画侠
漫画对于武侠的演绎可以是多样化且更张扬放任的,在漫画比较发达的日本和香港,关于武侠的漫画十分多,而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在赋之于一种超凡想象力和亚洲固有的哲学气象,就产生了一批有别于美国《超人》、《蜘蛛侠》之类的武者漫画。
这些漫画充满了对人生和武学的阐释,尽管可以发生在现实世界,却具有架空世界的故事背景。此类漫画改编成电影,有着相当的年轻人市场。
此类电影其实是对流行文化的反映,而我们也能在电影寻找到一种别样的武侠哲学和视觉气象。
《功夫》(2004 周星驰)
周星驰和甄子丹、周杰伦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偶像李小龙,而对功夫的喜爱也使得他终于拍摄了《少林足球》和《功夫》。
《功夫》虽然不是改编自漫画,却拥有者相当的漫画气质,除了周星驰固有的喜剧特色外,电影在剧情设定和功夫的演绎上充满了漫画感。
电影中的几处气氛营造十足武侠范儿,而江湖高手的不断升级也有旧时武侠小说的神奇味道。
《龙虎门》(2006 叶伟信)
这部电影史叶伟信同甄子丹这个组合的又一部尝试,他改编自风行一时的香港同名漫画。电影拥有者武侠电影中的功夫、门派等元素,而对功夫哲学的诠释也并不浅薄。可以说是一部极有特点现代漫画武侠。
电影终究是以动作和视觉来吸引年轻人的,甄子丹、谢霆锋等演员也是敢打的偶像派,虽然在剧情上并不如人意,但电影本身也别有风味。
《军鸡》(2007 郑保瑞)
《军鸡》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而原著是十分暴力邪恶的,这种趣味使得电影在改编上很有难度,最终呈现出来的模样并不完美,却也算得上不错,虽然漫画迷会十分不满。
我们不知道漫画本身有多黑暗,但电影起码照顾了一部分这方面的内容,电影在某些气氛的营造上颇具漫画风采,而这种风采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武侠的浪漫气质。
《军鸡》也展现了日本的柔道功夫,对于中国功夫而言,彼此相近但又不同哲学和技巧值得玩味。
|
|
|
|
|
|
|